不止如此,胤裪也莽莽撞撞地配合父皇幫腔,“對對,我的兒子也要嬤嬤做的手環,也要紅珊瑚珠子的。”
“十一歲的毛頭小子,你哪來的兒子?”皇帝拍一下胤裪的額頭。
皇帝手重,沒用什麼勁兒,胤裪的額頭卻已泛紅。嬤嬤心疼地摸摸胤裪的額頭,慈祥的目光覷一眼皇帝,“如果老奴沒記錯,皇上您可是十四歲就當阿瑪了。”
“嬤嬤,朕也是您撫育大的,怎麼就護著他了。”皇帝不好再對偷笑的胤裪動手,朝向蘇麻喇找安慰。
嬤嬤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皇上都是做祖父的人了,您就逗老奴尋開心吧!”
屋外的風聲還是沒有消停,枯枝來回晃動,只是誰也不曾注意,一處枝椏頂端悄悄鼓起一個小包,裂出一線嫩綠。
兩天後,皇帝下達諭令,後宮事務暫由德妃打理,這也是與太后商議後的結果。惠妃雖被解禁,但一時也得不上皇帝與太后的青睞了。宜妃為了胤禌,魂不守舍,自是無法勝任。榮妃管事的能力不足,從來不在皇帝的考慮範圍內。
太后也提過承嬪與愨嬪,畢竟這兩位的出身最是顯赫,把哪一位提上貴妃,都合情合理。然而皇帝當即就否定了,雖沒有明說,但恰恰就是因為出身背景讓皇帝躑躅難擇,有些事情,皇帝還沒想清楚。
不過,令眾人咋舌的是,寧壽宮的事務以及先帝遺孀、蘇麻喇嬤嬤等人的生活所需被分離出來,交給太子妃打理。
皇帝離京前的頭一晚,終於單獨召見了胤礽。
胤礽進入暖閣時,皇帝端坐寶座,挺胸直背,寬大的額頭現出紋路,沾染風霜的威風凜凜蘊入柔和。
“拿去,朕在塞外時吩咐當地有名的蒙古匠人打造,早想給你了,一直沒給。”
遞過一把蒙古小刀,皇帝的口氣顯得漫不經心,但眼色炯炯,亟待胤礽的反應。
刀鞘與刀柄皆為金制,一條健壯的金龍自刀鞘尾部盤曲而上,龍首昂揚於刀柄,魁梧威猛。拔出刀身,鋼刃鋒利,吹毛斷髮。
“兒臣喜歡,”胤礽眉梢歡快躍動,但很快影散,“只是,兒臣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