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梟笑了笑,問道:“除了那些酸腐文人,想必士族鄉紳對於我的政策也是頗有怨言的吧?”
兩人互望了一眼,餘慶抱拳道:“不敢隱瞞燕王,士族鄉紳確實有頗多怨言。”
陳梟問道:“他們在怨什麼?”
兩人心中有些惶恐,偷偷地看了陳梟一眼,見他並沒有什麼氣惱的模樣,膽子不由的大了一些,餘慶道:“回稟燕王,儒生、士族鄉紳主要對兩個政策不滿。一則是關於官員選拔的制度,千年來朝廷向來重用儒生,以儒學為治國根本,雖然改天換日了多次,具體選拔人才的手段也多有變化,然而以儒學為治國根本的政策卻始終沒有改變,因此儒生和士族鄉紳對於這條政策頗有怨言;”偷偷看了看陳梟,見陳梟神態平靜,並沒有發怒的跡象,繼續道:“二則是新頒佈的稅賦制度,認為稅率太高了,根本無法承擔,說這樣的稅賦簡直就是,就是……”餘慶吞吞吐吐,不敢再往下說了。
陳梟笑了笑,道:“他們是不是說我的稅賦制度簡直就是暴政?”
餘慶一驚,戰戰兢兢地點了點頭,偷看著陳梟的神情。
陳梟道:“做為國家的管理者,必須要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而合理的稅賦制度則是另外一種公平!那些個士族鄉紳,掌握著大量的資源,本就應該為國家多做貢獻,這難道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他們控制著大量的土地,住著華美的豪宅,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錦衣玉食,幾家人的財富往往可以佔據本地絕大部分的財富;而普通百姓,千家萬戶,住的是泥瓦房,吃的是粗米飯,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也只能維持一個溫飽而已,一個地區所有普通百姓財富的總和,往往還抵不住一個鄉紳,可是國家各方面的開銷卻完全由他們承擔,還要承受皇室貴族各級官府的盤剝,這合理嗎?”
兩人面面相覷,一直以來,兩人倒也沒想過這有什麼合理不合理,一直以來的儒家教育讓他們下意識地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可是此刻聽了陳梟的一番言語,不由的覺得這其中似乎確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然而卻又覺得,天下一直就是如此,天子和各地士族鄉紳牧萬民,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沒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陳梟道:“你們都是飽學之士,想必知道三皇五帝他們的地位是如何獲得的?”
兩人想都沒想就道:“三皇五帝是上古聖君,因為品格高尚,因此上天選定他們成為君王!”
陳梟嘲弄地問道:“上天選定?”
兩人愣了愣,餘慶皺眉道:“一直以來,都是這麼說的,不過上古傳下來的一些古籍中卻有另外一個說法,說三皇五帝,因為為族人立下了大功,所以被族人推舉為君王的。這種說法與時下流行的說法相互矛盾,屬下愚鈍,也不知道這兩種說法,究竟哪種才是正確的!”餘慶很聰明,他暫時搞不明白燕王的心思,因此說了這番模稜兩可的話來,這樣一來,不管燕王是什麼心思,都不會怪罪於他。
陳梟看了一眼餘慶,又看了一眼鄭泰,問道:“你們說這兩種說法誰更合理一些?”
兩人互望了一眼,一起道:“屬下愚鈍!”
陳梟神色嚴厲地道:“這個問題,你們兩個必須回答!”
兩人心頭一凜,不由的慌亂起來,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了。餘慶結結巴巴地道:“屬下,屬下以為,以為百姓公推,可能,可能更合理一些!”一句話,餘慶幾乎用盡了力氣,說完了之後,背上已經是冷汗淋漓,整個人簡直要虛脫了。餘慶偷偷地看了陳梟一眼,見他不動聲色,也看不出是什麼態度,不由的心裡七上八下的。
陳梟的目光轉到鄭泰的身上,道:“你說。”
鄭泰心頭一驚,嚥了口口水,道:“屬下,屬下以為,以為可能,可能天命之說更合理一些!”說完了,也是心裡七上八下的。
陳梟笑了起來,兩人見狀,一家歡喜,一家愁。陳梟問鄭泰:“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民貴君輕。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按照你的看法,這番話一定是錯誤的了!”鄭泰沒想到燕王會說出這樣一番話,覺得自己應該點頭,可是又覺得唐太宗乃是千古聖君,若說他的話不對,似乎也不對,一時之間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回應才好。
陳梟懶得跟他們打啞謎了,沒好氣地道:“都是人生父母養的,都有生老病死,誰又比誰高貴了?什麼天命所歸,都是儒家愚弄百姓的屁話,狗屁不如!”
兩人一驚,下意識地跪了下來,鄭泰心中忐忑不安,餘慶卻是暗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