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岳飛談過之後,陳梟不禁在想:岳飛可以說是智勇雙全,歷史上的岳飛真的看不出朝廷玩的把戲嗎?恐怕未必,他當時肯定看出了趙構的心意,然而他卻一面要保全君臣大義,一面又要北伐中原驅逐韃虜恢復河山,他必須在這兩者之間求得一個平衡。他內心深處的情感讓他不能放棄北伐中原的心意,然而長久以來的儒家教育卻又讓他無法背叛趙宋王朝。然而他一個人的努力終歸無用,十二道金牌令他之前所有的奮鬥全都化作流水。有人說這個時候岳飛可以造反,可以獨立,趙宋無道,他為何不能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皇朝?因此岳飛他是愚忠。然而事實恐怕也並非如此簡單,當時的岳飛恐怕也已經露出了對王朝的不滿,若僅僅只是愚忠,趙構何必殺他,韓世忠不也沒死嗎?另一方面,岳飛可能也擔心他與朝廷的決裂會最終令金人有機可乘坐收漁人之利,因此他選擇了犧牲自己。不過不管歷史上的岳飛究竟是怎樣的,這個時代的岳飛應獲得新生。
陳梟在長城嶺上盤桓了兩日之後,便啟程返回延安府。
行在半路上,只見兩個騎士從遠處飛馳而來,領頭的那個是留在延安府的一名隱殺,跟在他後面的那人,雖然身著便服,然而看氣質卻卻非百姓,肯定是行伍出身的軍人。
陳梟知道可能有什麼急事,於是勒住馬,舉起右手,隊伍停了下來。轉眼之間,那兩人便飛馳到了面前十幾步處,被隱殺攔下,隨即翻身下馬,奔到陳梟面前來。那隱殺抱拳道:“啟稟主人,此人名叫李泰,來自京兆府,有要事求見主人!”陳梟聽說是京兆府來的,感到十分詫異,看向那個李泰。
李泰上前抱拳道:“李泰見過燕王殿下!”
陳梟微笑道:“不必多禮,你來見我有事嗎?”
李泰道:“小人是陝甘招討使劉錫大人的部將,奉劉錫大人的命令特來拜見燕王,有十分緊要之事要告知燕王!”隨即看了看陳梟周圍的人,那意思再明白也沒有了,是希望陳梟能夠稟退左右。陳梟道:“你不必有所顧忌,這裡的都是我的親信。”
李泰應了一聲,隨即道:“趙宋無道,燕王殿下已然得掌天命,劉錫大人願舉渭南千里之地投效燕王,希望燕王能夠接受!”
這話一出,不僅瓊英等人吃了一驚,就連陳梟也感到十分意外,他原本以為最多是劉錫會率軍來投靠,卻沒想到他居然口出如此大言,居然要舉渭南千里之地投靠!他憑什麼如此做?渭南大地土地遼闊,朝廷在那裡屯駐了十幾萬大軍,劉錫雖然名為陝甘招討使,但其實他來控制的軍隊也只有京兆府的一萬餘兵馬而已;他既然敢放大言,想必也不是空穴來風的,他或許已經說服了其他幾個將軍,可是即便如此,此事恐怕也難以成功啊,除非是我燕雲出兵協助!
想到這不由的心頭一動,對那李泰道:“據我所知,劉大人雖然名義上是陝甘招討使,陝甘各部大軍歸他節制,可其實他能夠調動的也只有京兆府的戍衛軍,不知劉大人憑什麼將整個渭南千里之地獻給我?”
李泰連忙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高高托起,說道:“這是劉大人的親筆書信,請燕王過目。”
陳梟朝瓊英打了個眼色,後者立刻騎馬上前,彎下腰從你太手中接過書信,轉身交給陳梟。陳梟開啟屬性,取出信紙,展開來看了一遍,微皺眉頭,流露出思忖之色。一旁的瓊英看見陳梟這個樣子,知道他又在思考事情了。
過了片刻,陳梟對滿懷期待的李泰道:“你回去告訴劉大人,就說我很高興也很歡迎他加入我們燕雲,事成之後,我任命他為渭南總督,麾下各將也將各有封賞。”李泰無比欣喜地拜道:“末將謹代表劉大人叩謝燕王洪恩!”
陳梟道:“他所做之事,風險很大,我也不能袖手旁觀,你回去後告訴劉大人,就說我會調一支精銳騎兵秘密渡過渭水,進入京兆府附近,有必要的話,這支騎兵可以協助於他。”
“是,末將記住了。只是我方該如何和這支騎兵取得聯絡呢?”
陳梟道:“他們會主動找上你們的。”
“是。燕王若沒有別的吩咐的話,末將便告退了!”
陳梟點了點頭。
李泰躬身退到他的戰馬旁,轉身翻身上馬,調轉馬頭,飛馳而去。陳梟這望著那迅速遠去的身影面露思忖之色。扭頭對王開道:“立刻派人傳令楊再興,讓他率領麾下玄甲戰騎到延安府來接受命令。”王開抱拳應諾,扭頭對手下的隱殺傳令,隨即只見兩個隱殺策馬朝東北方向飛馳而去。
李泰在見了陳梟之後,懷著激動的心情晝夜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