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鳥槍(1 / 3)

小說:淘寶APP在清朝 作者:月裡月外

香山縣城雖然距離京城路途遙遠,可是卻是全國數得上名號的重要縣城。而澳門在清朝則是屬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的管轄,而澳門,則是香山受朝堂重視的一大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葡萄牙人入據澳門後,香山知縣也自然成為代表中央王朝直接對澳門進行管理的地方官員。

戴鐸是大清朝自開啟朝以來第三十二個縣令。

說多不多,說少,卻也不少了。

因為自打康熙二十三年,開了海禁之後,此地便已經換了十五個縣令了,而這才短短二十多年。這機率,差不多可以算得上一年一個了。

明珠在看到四爺寄來的香山年鑑之後,滿心的無語。心慌意亂之下忙在系統裡搜尋半天。可是,除了電擊棒以外,竟找不到絲毫有用的東西。

這麼兇險的地方,戴鐸要用什麼東西來保護自己?

明珠擔心的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心裡越發的忐忑,就是直到一行人到了香山縣的地界,明珠始終都無法徹底釋懷。

香山縣因為澳門的存在,在朝廷之中也是佔據很大的地位的。雖然出任香山知縣的風險比較大,但是利益與風險是並存的。不過今年香山縣卻是一個很是燙手的山芋了。要不然戴鐸也不會被算計到這裡。

康熙二十三年,這是一個應該記入史冊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全國解除了海禁。解除海禁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終於清除了“心腹大患”――繼幾年前平定以吳三桂為主的“三藩之亂”後,與過去的一年攻取對岸的臺灣,消滅了割據那裡多年的鄭氏政權。

海禁是解除了,但航海行商並不順利,朝廷陸續出臺了很多的條條框框,不許大船出洋了,不許商船往南洋呂宋等處貿易了,不許將船賣給外國了,不許多帶口糧有越額之米了,以及出洋後不準留在外國了等等。為了令行禁止,朝廷甚至還派出了水師巡查,違禁者嚴拿治罪。嚴打的程度趕超現代的禁~毒運動。

治罪下手也及其重,如對將船賣與外國者,造船與買船之人皆立斬;對所去之人留在外國的境況,將知情同去之人枷號三月,同時行文外國,令其將留下之人抓捕後,立即斬首。

斬立決!!!!

嘖嘖!這是打算往死裡打啊,絕不放過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

其實對於航運貿易的禁與行,清庭也有多次反覆,就是這二十年裡,就不知禁過多少次了,雖然後來又放開。在他們的心裡,雖然貿易能帶來不少稅銀,但大海和帆船總是會帶來一些“不安定因素”,甚至就連國內範圍內的海運實行與否,直到如今還在爭論,一些大臣甚至可以一口氣說了海運的十多項“弊端”。

不過想來,有戴鐸在這鎮守著,國內海運一事應該會出現轉機,雖不能徹底根治,但是至少搗亂卻是能夠的。畢竟戴鐸也知道閉關鎖國,海禁礦禁政策的害處,還知道因為這個緣故才讓大清遠遠落後於西方其他國家,以明珠對他的瞭解,他絕對不會放任這種情況再次出現的。在他已經知道了的前提下。

而且,現如今戴鐸可是四爺的鐵桿手下,比起目前還不知道身在何處的年羹堯都要親近的多。

海禁這事,就如同開礦一般,戴鐸看過後世的許多關於這段歷史的描述。費正清是著名的西方中國問題觀察家,他在他的著作裡詳細的論述了滿清統治現象後這樣結論:“歸根到底,他們是傾向倒退,眼光向裡,防守和排外的。”

統治者們對開礦一事也是十分謹慎,不止一個皇帝下過禁止開礦的命令,除擔心礦場雜人易生事外,更多的是擔心開礦很衝了他們的“龍脈”和“地氣”。很是封建迷信,也很是實際自私。他們寧願每年守著老百姓苦巴巴的種出來的那點糧食。

如果想要皇帝允許召商採礦,而說服皇帝的最重要的理由便是“無關城池龍脈”。所以,直到現在,當年明崇禎皇帝吊死的那個煤山,現如今依舊是一座沒有開採過的煤山,當權者寧願用各式各樣的木碳,也不願去開採那個所謂的煤山。而時間距離現在,也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了。

戴鐸不是沒有想過利用開礦豐厚的利益來扭轉四爺的觀點,可是這樣無疑是飲鴆止渴,風險太大。他寧願把四貝勒逼上梁山,讓他自己開口提,也不願做這個出頭鳥。用自己手裡的礦山去換取他一個不切實際的轉變。

在入駐香山縣令府的第一天,這段漫長且快樂的行程結束的那一刻,明珠才找到了真正適合戴鐸此時處境的助力——鳥槍,即這個時代稱為火統的東西。

那還是在一家舊書店裡找到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