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傳統的封建社會下養成的女性,好似一生就是為了奉獻而活。
女人,特別是這個時代的女人,特別可憐。不管她身居高位又或者命同草芥。一般的可憐。
哪怕是在現代,女性都是一個弱勢群體,不是說他們的社會地位,這裡單單說她們的內心世界。
前世的冷眼旁觀,讓她明白了一個真理,那就是“男人為了事業而活,女人卻是為了感情。”
這個感情不單單是愛情,還有親情、友情……女人為了她內心的所愛,寧願犧牲掉所有的一切。這裡沒有願不願意的事,這是無條件的付出,不求回報,甚至不求別人明瞭。
誠如烏雅太太,她為了四貝勒付出了一生的心念,卻不奢望他會知曉,只要他平安康泰就好。受盡了人間的艱難苦楚,假如犧牲得不到結果,那心裡的痛楚,更是不能想象。
所以她才會夜夜流淚,日日愁苦。
好在直到後來,陸陸續續的聽了一些關於四貝勒的事,他娶了福晉,有了嫡子,開了府,甚至是他多吃了兩碗飯,展露了歡顏,不管多細小的事,多少都能安慰到她一些。
她憐惜四爺,願意為了他犧牲自己的一切,可是看著自己的一雙兒女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受苦,她的內心又輾轉折磨。不得安寧。在地底下間接因為自己而早早去了的公公婆婆和憨厚的相公,又是她一直不敢直視的存在,她不知道去了底下該如何面對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都因為自己這個事實。
她唯有每日堅持著苟且下去,只是為了能夠看到兒子娶妻生子延續香火,看到女兒出嫁,這樣她才有一絲臉面去到底下見公婆相公。雖然這幾乎成了奢望。
後來,四爺來了,家裡的條件也好了。兒子一天天乖巧起來,女兒也有了餬口的手藝。烏雅太太心裡的折磨稍減了不少。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她的臉上也有了笑意,常年緊皺的眉眼也舒展開來。心裡有了希望和信念。
她要幫兒子找個賢良淑德的媳婦,還要幫女兒找個如意郎君,看到烏雅家再次站起來。做完這些,她才能了卻心願,有面目去地底下繼續恕罪。
總結的說,她的一生都在恕罪,活著為了兒女,死了還要去公婆相公跟前繼續。她不知她前世是做了什麼孽障,才會導致今生家人為她所累,她想不明白,唯一能做的,就是恕罪。
這就是女人,“無我”的女人,無條件的愛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太醫只是看看烏雅太太原本的方子,稍加修改後囑咐了句“戒氣戒怒,好好休養即可。”太醫其實心裡也很是驚奇烏雅太太一臉的容光煥發,體內的機能分明都已經敗散了不少,只剩下一線生機苟延殘喘罷了,卻又處處都散發著新的生機。
很是奇怪的命脈。
至於安泰的情況,就比較嚴重,他的頭部受到撞擊,內有淤血無法散去。以至於影響智力。即使院首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保守治療。減輕病狀。
幫安泰針灸一番之後,院首留下了方子便跟著四爺離開了,一下子,家裡有兩個人都得吃藥了。
惜命的烏雅明珠倒是想讓太醫也幫著自己瞧瞧。可是看著忐忑的哥哥和母親,只好嚥下。對於現今這幅身子,最大的毛病恐就是營養不良。好好調理一番便可。再說了,這老中醫最難受的就要數那一碗苦苦的湯藥,能免了自己又何必往上湊去。
食補,這才是全天下最幸福的病人明智的選擇。
四貝勒親自帶著太醫到葫蘆巷探望烏雅安泰一家的事,再次在旗人底層的圈子裡流傳了開來。明珠一家又接到了厚厚一摞的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