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有些哭笑不得地瞪了孫理兄弟倆一眼,擺了擺衣袖架起祥雲向著西方飛去,不多時便不見了蹤影,孫理兄弟倆也便駕雲返回了化生寺。
“兩位大聖,觀世音菩薩走了?”兄弟倆落到法堂之外,唐太宗等人馬上迎了上來,恭敬地問道。
“當然走了!她還要回靈山向如來複旨呢!”孫理點點頭,一臉淡然之色。
唐太宗等人看向孫理兄弟倆的目光愈發恭敬,觀世音菩薩這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威名早就已經在大唐四處流傳,孫理和孫悟空剛才追上空中須臾才返回,看樣子和觀世音菩薩之間關係匪淺啊!
原本對孫理和孫悟空這兩位大聖還有些許疑慮的官員和百姓經此一幕之後,對孫理兄弟倆再無懷疑,紛紛慶幸大唐有了這麼兩位神通廣大的國師,對玄門成為大唐國教也沒有了絲毫的牴觸,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觀世音菩薩留下的簡帖之上說的很清楚,要選一誠心取經之人走十萬八千里路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大乘佛經,這水陸大會經此一役自然是開不下去了,唐太宗當即讓人收了會場,待得真經取回之後再開。
接下來的情況進簡單了,唐太宗詢問誰願意西行取經,唐僧就跳了出來,信誓旦旦地把這活兒給接了下來,然後便是孫理所熟悉的唐太宗和唐僧結拜為兄弟,唐僧成了“御弟”,被賜予了“三藏”的雅名,代唐太宗前往西天佛國大雷音寺求去真經。
因為觀世音菩薩臨走之時留下的那句箴言,說非有大神通者護持無法到達西天取得真經,讓唐太宗犯了難,這滿朝文武雖然不乏勇武無雙之輩,但都是些凡夫俗子,去哪兒找大神通者?
“陛下,我們兄弟可以護送三藏法師前去取經!”看著唐太宗那愁容滿面的樣子,孫理真是一頭的黑線,實在是忍不住了,都說了要大神通者護持了,我們兄弟倆不就是大神通者麼?你這文武百官都看遍了,怎麼就不往我們兄弟倆身上看看呢?
“兩位大聖?你們願意護持御弟前去取經?”唐太宗驚訝地看著孫理和孫悟空,他當然也有想過請孫理兄弟倆出手,但這西天取經可不是小事,他擔心孫理兄弟倆不願意。
雖然玄門如今成了大唐國教,但孫理兄弟倆並沒有正式接下國師的職位,他這唐王根本就指揮不了孫理和孫悟空,再說了此去天竺國一路之上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國家,若是孫理和孫悟空將那些個治國良策透露給其他國家知曉,對大唐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當然!取得大乘佛經可是惠及整個大唐的好事,玄門既是大唐國教,我們兄弟倆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了!陛下放心,有我們兄弟護持,保準讓三藏法師成功去往靈山取得佛經,解大唐百姓苦難!”孫悟空一臉大義凜然地說道,聽得孫理心中暗自稱讚,瞧瞧大哥這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本事,真是青出於而藍而勝於藍啊!以後是不是應該留一手,別什麼都教給大哥,免得自己啥時候被大哥挖坑給埋了?
“好!兩位大聖如此深明大義,朕代大唐百姓在此謝過!如此,取經之事便有勞兩位大聖了!”唐太宗也是果決之人,既然孫理和孫悟空自己提出了要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他要是諸多推脫的話反而不好。
“不過,兩位能否答應朕一個要求,關於那些治國良策,還請不要透露給他國知曉,以免……”唐太宗併為說完,但那意思很清楚,不希望孫理對他說過的那些治國良策被其他國家得到。
“這是當然!陛下儘管放心!”原來唐太宗擔心的是這個啊!孫理笑了起來,滿口答應道。
此時,數萬裡外的一座險峻高山之中,一道流光從天邊飛來,飛進了半山腰的一個山洞之中,拐過七八個彎之後落在了一個端坐在山腹之中高臺之上的高大魔影手中。
“孫理和孫悟空要護送唐三藏西行取經?哈哈哈!孫理,孫悟空,當年的屈辱,本座定要你們加倍償還!這西行之途,便是你們的亡命之路!哈哈哈~!”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