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會衝動而訂閱。冷酷文的讀者,更多會想到“世上有那麼多人不花錢看到了這本書,我要是花錢了,豈不是說明我使用檢索工具的能力不如別人?說明我的智商不如別人?”
當花錢被社會當做一種“在能耐和特權方面不如不花錢的人”的評價標準時,內容產業遭受的毒化是非常嚴重的。
畢竟,在網際網路的狼性時代,曾經有一句名言:“一個人要是連黃-網都找不到,你還能指望他幹成什麼事情?”檢索能力,一度被定為為一個人的“執行力”。
初音的未來發展戰略,恰好也彌補了這方面的問題。
當顧莫傑規劃的那個人工智慧體系臻於大成之後,連5塊錢都花不起的吊絲,和原先因為心裡不舒服而不花錢的中產階級,拿到的推送內容本來就不是一樣的。
這時候,還有什麼可比的?中產階級之所以花錢,是因為推送給你的東西比推送給吊絲的好啊。你難道不該掏錢麼?
一旦解決了這個心中的塊壘,區區幾十塊錢其實並不是問題矛盾的關鍵。而且如果真有一天正版使用者從幾百萬的數量級變成了幾億人的數量級,那麼哪怕把文學、遊戲、音樂的單價降低十倍以上,總產值也是大有賺頭的。
所以歷史上的某點在面對競爭的時候,選擇了每千字漲單價,因為其經營者知道這個網站已經被限死了,唾棄網路文學的人已經再也不可能進來了,只有提升單價漲利潤。
而如今的初音買下之後,完全沒有選擇漲價——不漲又如何?顧總謀求的是一條數年之內把付費人數擴充套件好多倍的道路。
……
初音集團和人工智慧結合的大方向,到了這一刻,已經無比明晰。
全人類其他人,去追逐深化工業和精神產業的3.0模式,量販,大批次生產湊合的東西。
定做,不苟且,不妥協,留給咱初音做就好了。
而且目前來看,這個世界上在這一細分領域,初音還真是罕有敵手。
在分析使用者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機器人秘書方面,就沒有人可以趕上初音的腳步。
蘋果公司的做法,按說是最契合初音模式的,但是的平臺規模製約了蘋果的發展。畢竟siri是沒法在使用者數量十幾倍於ios的安卓機上使用的。
喬布斯死後,蘋果也再無可以達到顧莫傑這種高度的人,懂得如何打好未來人工智慧助手這張牌。
庫克船長,終究只是守成之主。
除了蘋果,其他公司或多或少在和初音的人工智慧競爭中缺席了至少半場。
比如度娘和谷歌,他們在定製化人工智慧的上半場——也就是讓機器聽懂人話,並且答對人類提出的客觀題這個領域——和初音跑了個平手。
度娘和谷歌畢竟在搜尋方面有多年先發優勢和資料積累,這都不是蓋的。
但是,在下半場的時候,度娘和谷歌紛紛發現再下蠻力也趕不上。
所謂下半場,是“讓機器人聽懂人話,並且答對人類提出的主觀題“。
度娘和谷歌之所以趕不上,最大的瓶頸,在於他們的使用者大多不喜歡登入賬號之後再搜尋,以至於度娘和谷歌的大資料最多隻能透過ip地址來鑑別使用者習慣,沒法做到最精確。
尤其是在中國,一臺電腦有可能會有一家人用,老爹搜股票、老孃搜剁手、小孩兒搜遊戲。
結果就是:度娘根本沒法把使用者的行為按照真實的“人“分揀開來。還以為這臺手機的主人是個又喜歡炒股票、又喜歡剁手美妝、還喜歡打弱智手遊的奇葩精神分裂症。
又比如,很多中國人當時依然喜歡去網咖上網。而網咖的機器在不登入度娘賬號的情況下,蒐集到的一切資料都是沒有主觀愛好分析價值的。
還有很多中國家長,雖然買了智慧手機,但是因為智慧手機的普及率不夠高,他們喜歡把手機給小孩打遊戲,或者是相互之間借高效能、大屏的手機看片、打手遊。這種借用,都導致了資料採集的問題,沒法勾勒出一個個人。
糊成了一團的大資料,在面對“回答主觀題”這個難關時,根本不配被稱為真正的大資料,那只是一團資料垃圾。(回答客觀題的人工智慧還是能用這些大資料的)
美國人好歹每個人用自己的電腦和手機的情況比較普遍,所以谷歌在這方面的形勢比度娘還樂觀一些。
所以,在這個下半場上,能夠趕上顧莫傑腳步的,只有k的扎克伯格。
小扎也是人工智慧領域最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