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傳聞中那麼軟弱無能,被人架空多半也是無稽之談!”
查理三世笑呵呵的說道。
教廷的威名太深,影響力遍佈大陸每一個角落。獨自出來反教廷,哪怕對他們這個大陸第一王國而言,風險也還是太大了。
多幾個盟友一起幹,情況就不一樣了。當年,他剛上位的時候,敢宣佈教皇非法,除了年少氣盛外,還有凱撒三世幫忙分攤壓力。
凱撒四世上位後,阿爾法王國反教廷的本質沒有變,但在具體的執行力度上明顯放緩了幾分。
“陛下,自從北地五大家族聯盟被壓制後,阿爾法王國各派的勢力就趨於平衡。
在各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很難真正誕生權臣。不過凱撒四世被架空的傳言,卻不是空穴來風。
據說凱撒四世繼位前就酷愛軍事,還親自率領大軍遠征莫西公國,可惜敗得實在是太慘。
事後,凱撒四世依舊沒有悔改,多次以自身拙劣的軍事水平指點江山,逼得阿爾法王國高層就統一立場不讓他插手軍務。
不過福禍相依,正是他的慘敗,才為哈德遜的崛起奠定基礎。
阿爾法王國能夠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北擊獸人帝國,西出打殘上古遺族聯盟、震懾精靈族,哈德遜這位北大陸第一名將的指揮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宰相柏格森公爵感慨道。
這些功課都是他最近做的。此前本以為阿爾法王國進入衰退期,關注等級都下降到了第三層次,沒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又滿血復活了。
或許綜合國力不及巔峰時期,但打出來的戰績,卻不比巔峰時期差。
“沒什麼好驚訝的,阿爾法王國的韌性是大陸公認的。這個倒黴蛋王國,從誕生開始就一直在生死邊緣徘徊。
大主教做好準備吧,挑選一個好日子,王國教會正式脫離教廷。
外務部做好協調工作,最好是能夠拉上阿爾法教會一起行動。
至於中大陸三國現在都忙著收拾自家的爛攤子,就算是心裡再恨教廷,這種時候也不敢做些什麼,讓他們保持中立即可。
伊利比亞王國就不用奢望了,他們一直想要取王國而代之。我們要造教廷的反,他們就是教廷的大忠臣!”
查理三世嘲諷的說道。
尤其是最後“大忠臣”三個字,更是加重了語氣。
一切皆是為了利益。老大和老二之間的矛盾,通常都是難以調和。要是老大和老二是領居,那就更沒得談了。
非常不幸,法蘭克和伊利比亞兩個大國分別是大陸第一王國和第二王國,又恰好是緊挨著的鄰居。
當初異族強大的時候,兩國互相抱團取暖,也曾是最親密的盟友。
可惜伴隨著兩國相繼改革成功,各自走上了強國之路後,異族的威脅不復存在,原來的盟友就變成了現在的競爭對手。
國家之間斗的厲害,兩國貴族之間卻關係親密,很多家族之間的聯姻可以往上追溯十幾代。
憑藉這份血脈關係為紐帶,兩國在過去的歲月裡鬧歸鬧,卻沒有爆發過大的戰爭。
這種平靜能夠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清楚。反正現實情況是兩國越是強大,矛盾衝突就越無法調和。
或許等異族聯盟消失之日,就是兩國兵戎相見之時。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在發生內鬥前,先玩兒一波陣營對立,強拉各國下場站隊。
……
翡翠宮,近東問題討論會再次拉開序幕。得益於提前和國王敲定了協議,哈德遜感受了一波什麼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得到了王室一系大臣的支援,很多敏感的問題,都在大家相互掩護下,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
進展之順利,比哈德遜預想之中還要快上幾分。很明顯,大家是真心對近東地區的土地無愛。
儘管有人對哈德遜的多拿多佔心存疑慮,可是讓他們過去做伴,一個個又退縮了。
各大貴族也不是全然不參與近東問題,只不過大家願意投入的資源有限,頂多扔幾不受重視的嫡系成員過來,更多的還是拿旁系子弟充數。
參與的力度雖然小,但他們拿到的封地一點兒也不少。基本上都是一郡之地起步,甚至還有連拿幾個郡的。
一部分是土地債券置換來的,一部分則是戰功封賞。雖然原則上戰功是不得轉移的,但特殊情況依舊存在。
就比如說現在,各大家族就將族中子弟因軍功獲得的封地集中起來治理,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