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也彌補不了損失。
“撤軍!”
咬牙吐出這兩個字,波爾多八世的內心在滴血。
經此一役,伊利比亞王國積攢起來的國際聲望,雖然不至於喪盡,但人族第二強國的名頭,免不了要遭受質疑。
如果只是單純的一個虛名,排名掉上一位也無妨,問題是這背後還伴隨著大國博弈。
伊利比亞王國和法蘭克帝國同處南大陸,這就意味著雙方將長期競爭。
“第二和第一”之間雖然有差距,但是在沒有真刀真槍開乾的情況下,誰也不確定差距有多大。
以紙面上的實力而論,伊利比亞王國也就落後了那麼一丟丟,感覺像多拉幾個小弟,就能夠彌補上缺口。
各國在站隊的時候,心裡沒有太大的顧忌。雙方實力相當,還有異族威脅,肯定不可能打起來,發生矛盾也是政治博弈。
一旦掉隊到第三,那可就要人命了。阿爾法王國的紙面資料,可是比前面兩家差了一大截。
多了一個對比參照,對人心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會直接影響後續的國際博弈。
在平定魔災之後,如何保住現有的國際地位,將是伊利比亞王國需要面臨的最大考驗。
……
撤軍的頭一開,就再也堵不住了。尤其是伊利比亞王國加入後,各國的顧慮也被打消了,紛紛從教皇國抽調兵力回援。
突然出現的兵力真空,總是需要填補的。各國雖然突然撤軍,但還是講了道義的。
不光在大軍撤離前通知了各國政府,還將自己現在的控制區,移交給了附近的盟友。
至於盟友們有沒有能力,控制這麼多地盤,那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疇內了。
有時候蛋糕太大,也會令人發愁。
平常時期也就罷了,在魔災肆掠的關頭,新增大量的轄區,可不是什麼好事。
大家現在可是高舉解放的旗幟,自然沒有把平民丟給惡魔的道理。哪怕明知道是麻煩,也不得不抽調兵力鎮壓。
一時間壓力,不斷向尚未撤軍的國家轉移。
“貝克特公爵,各國紛紛撤軍,教皇國境內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很多區域甚至已經落入異界生物之手。
我們的盟友立場也發生了變化,要是局勢繼續惡化下去,恐怕他們也會跟著撤軍!”
皮爾斯伯爵憂心忡忡的說道。
親自帶兵幫盟友鎮壓過叛軍,他非常清楚中大陸三國的虛實。一旦魔災擴大,他們肯定頂不住。
中大陸三國頂不住,莫西公國大機率也會跟進。他們才剛剛有所起色,本土經不起折騰。
沒有了盟友相助,光阿爾法王國獨自一家撐著,需要承受的壓力可就大得去了。
“把我們的處境,以及你們各自的想法,都如實向國內彙報吧!
魔災肆掠大陸,王國有哈德遜元帥主持蕩魔大業,沒什麼好操心的。
從國內反饋的情報來看,一切都向好的方面發展。樂觀點兒估計,月底就能夠平息魔災。就算不從教皇國撤軍,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至於盟友們留下的轄區,能夠兼顧多少,就接管多少,實在是管不過來就算了。
大家不要有心理負擔,牽扯到的國家這麼多,教廷一家也罵不過來啊!”
聽了貝克特公爵的回答,眾人也變得遲疑了起來。好不容易才趕上一次發財的機會,就這麼放棄,誰也不甘心。
現在的局面,人族各國均有份,國際輿論就是一個笑話。大家相互背書,最後蕩魔不利的罪名,肯定不會落到聯盟一方身上。
在場的一眾大貴族,都是玩兒政治的。底線節操是有的,但肯定不會太高。
“貝克特說的不錯,大家沒必要糾結。與其擔心那麼多,還不如抓緊時間搶運戰利品。
就算不為自家考慮,也要為下面的中小貴族考慮。好多人努力到現在,也就賺回一張船票。
大家都不富裕,能夠從這裡找補多少,就盡力找補吧!錯過了這次機遇,往後可就沒機會了。”
理查德公爵的補充,徹底打消了大家離開的心思。
不努力不行啊,眾人這次過來搶劫,可都是花重金買了“船票”的。
要是不多搶點兒東西回去,那就白打工了。
貪心是一方面,主要還是教皇國的魔災程度,還沒有超過大家承受的極限。
或許是教廷擔心善後問題,怕召喚過來的“異端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