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辰大陸明月國因修士之禍而導至數城成空城,那些城的居民是被攝去了魂魄,僅存身軀。 眼前的小城,同樣也找不到人的魂魄。 樂韻在城上空轉了半圈,找到了收留逃難的災民的地方。 小城不僅收留了災民,還劃了一塊寬約五里的居地安置災民,難民們已經在城中安家落戶,建立起了房舍。 災難們的房舍也規則得挺整齊,有個明顯的規律——房屋從內到外,年齡依次由老到新。 最外圍有少量房屋比較簡陋,而且較新,一看就知是近三五年內才新增的部分。 由房屋的變化可知,災民是陸續逃難逃到小城安家。 在空中轉了一圈,樂韻沒下去為逝者收屍,調轉靈舟,飛向東北方位。 不到二息的功夫,靈舟又飛至另一座不大的小城上方,那座連綿約兩裡半的小城城門緊閉,同樣不見活物只見屍骨。 這一次,樂韻沒去近看又飛走,在方圓約數千裡之內轉了一圈,又找到了兩個小城,三個集,皆只餘屍骨。 幾個小城與集,都在距離墳頭山噴發的火山最邊緣的的千里之內。 靈舟繼續尋找,飛行了約五百里,降落在一座寬約十五里的小城上方。 它的城門是開的,城中大量房屋緊閉門扉,少量門開啟,人骨大多在屋內,其中城中一角的義莊白骨最多。 透過白骨的顏色分析,有些人剛死一二天。 檢視了城中白骨,樂韻再沒停留,駕著靈舟朝著一個方向飛去,大約三分鐘後找到了一座大城。 那座大城連綿了百餘里,是一鎮的鎮治所在。 鎮城建立在小平原中,鎮城很寬,大約隨著人口增加,經歷過幾次擴建,在遠處也可見數道城牆。 鎮城的南城門外原本是寬約三十里的平原,城中居民把城牆的十餘里開避出來做了莊稼地,那些莊稼地仍是莊稼地,在原本莊稼地之南的原野上多了一片窩棚。 窩棚是最簡單的竹棚,即在地面支幾根柱子,再以竹篾織成席子蓋屋頂和圍在四周,竹蓆若風化老舊了,再換新的。 竹洲多竹,當地又叫苦竹領,不缺竹子,是以搭竹棚窩頂僅需花費人力,不用花費什麼錢。 窩棚擠擠密密地擠在一起,寬達五里有餘。 窩棚區猶如地球上某些地方的貧民窟,就連留出來的路道上方也橫著繩索,用來晾曬衣服。 除了窩棚佔去的一片土地,原本的原野也開墾出來,種了莊稼。 樂韻在遠方遙望,看到了城內與窩棚之上方瀰漫著的厚重死氣,以及非常淡的魔氣。 與此同時,隔著大約還有五十餘里,也能聞到空氣中瀰漫著的淡淡腐肉味和一絲絲渾濁臭氣味兒。 找到地頭,樂韻讓縮小到了一丈長的靈舟放大,變成百丈餘長,再朝前緩行。 縱使再緩慢,靈舟也在瞬間掠過兩個不到萬丈高的小山頭,到了某座縣城城外莊稼地的上方。 某鎮的城門緊閉,城門上方橫匾刻著“望竹鎮”三個字。 值時太陽還沒完全落山,還餘巴掌大的一小塊掛在山頂,遠看像是誰把一片橘紅的橘子皮掛在竹竿上。 餘陽殘輝也還映照在城樓和城牆上,呈黃紅之色,那本是溫暖的顏色也無法驅走鎮城的衰敗和悲涼之氣。 時季是七月之末,種得早的金黍、黃黍和谷都可以收穫。 鎮城外的莊稼地有些荒蕪了,有的地沒有打理,雜草叢生,有的地經常有人管理,莊稼長得挺好。 在田地採收糧食的人也收工了,或挑著割下來的莊稼回家,或推著綁了糧苗的板車,路上的人距離窩棚不太遠,有些已經進入了窩棚區。 離窩棚很近的莊稼地裡還有些人才開始收拾。 幹活的人,有中老年男女,也有半大的孩子,就連三兩歲的小孩子也下田下地撿穀粒。 窩棚區也冒出了炊煙,偶爾也有三兩聲犬叫聲,或一二聲壓抑的哭聲。 金色的靈舟,於凡人而言就是個龐然大物。 巨大的靈舟帶著金光出現在空中,如午間的太陽光一樣熾亮,光投下來,各處的男女見光亮而昂首,當發現了空中的金色飛舟,先是呆愣,轉而路上的人扔下了擔子或車子,跑到了路中央。 而還在莊稼地裡的人則朝官道跑,有些人甚至忘記了心疼平日裡連走路都擔心絆掉穀粒的莊稼,從田裡跑過。 “仙人來了仙人來了!” “我們有救了!” “仙人救救我們!” 官道上的人見靈舟飛來,跪地哭嚎。 窩棚裡的人也聽到了呼喊聲,紛紛湧出棚張望,看到空中的飛舟,也朝官道跑。 離官道近的男女先跑至官道上,哭喊著跪拜。 哭聲傳來,聲聲悲切又帶著無盡的衰求之意。 靈舟緩緩的自空中飛過,停在了窩棚區對著的官道上方,距離地面有幾百丈高,縱使它會讓人產生壓迫感也不會太大。 樂韻走出靈舟,徐徐下降,距離地面約三四丈遠,再觀望。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