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抬頭衝向藍天。
ai將飛機攝像頭影像和感測器資料顯示出來,亞音速模式下,進行各種機動動作,以考驗機身整體結構性。
它雖然龐大,卻很靈活。
這一項順利進行,畢竟它使用的是超前世界主流幾十年的複合材料,若以這項技術來評判,它遠超六代機。
“接下來是超音速飛行。”伊莎貝拉說。
發動機加大功率讓飛機實現了超音速,速度不斷往上推,當馬赫讀數超過2.5以後,衝壓發動機工作,繼續將速度往瘋狂的臨界推,突破5馬赫只用了很短的時間,並且這不是它的極限。
它的極限在印度洋上空上演:速度突破了8馬赫,八倍音速!難以想象的快!它快得像一枚彈道導彈!這種情況下的超高速破防,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攔截不下來的!
但燃油消耗也十分的高,在足夠返程的燃油量警告前,它的速度達到了9馬赫,但距離理論的十,已經很艱難——它減小了功率,開始掉頭。
超高速掉頭,也帶來了超高的g值,那一瞬間飆到了14個g,如果是有人駕駛,哪怕是王牌中的王牌,這會兒也暈了。
但螢幕上的資料顯示無人機一切正常,完全承受住了這種激烈的高過載,創造了人類戰機的極限。
美軍的f22能跑多塊?它無法跑到3馬赫,它也很難突破10個g的過載!
美軍正在測試中的第六代飛機,瞄準的也只是6馬赫,智慧化控制而已,與現在的相比,差距太多。
別說飛機了,甚至已經沒有導彈能夠追上它。哪怕是速度能超過它的洲際導彈,也沒有那麼靈活的機動性。
就連孟氏工業研發的電磁炮,除了最高階別的能追上它,其它也無能為力;鐳射或許有可能,但戰機也不是固定在空中的。
再一次挑戰極限的加速回來後,最高速度仍然在9馬赫徘徊,在燃油紅線前,它安穩降落在軍機場上。
“精彩的表演!”孟謙為其喝彩。
按照測試的成績,它已經非常出色,即便它的發動機只進行了一千小時的測試,它的其它效能仍沒能驗證。
但就憑它與計算機模擬的結果無出入,就能擔得起喝彩。
最重要的原因還有:它是無人機。
無人機就註定它比有人機的測試要簡單,有人機還需要注重飛行員安全、著陸安全、使用安全等等。
無人機呢?嚴格來說可有可無,它沒有飛行員,不用擔心人力損失;著陸問題撞爛了就算;使用安全也無從談來。
若有緊急需要,fm-1立馬可以進.入量產程式,為國防力量添磚加瓦!
現在孟謙還不急,馬爾加什也沒面臨任何外界威脅,公司將會繼續全方位測試、細節化的改善原型機,使它達到使用壽命更長、故障率更低,戰鬥能力更強的狀態。
試驗機測試成功後,另一個國防承包企業,孟氏工業也在發力。
它們的電磁炮系統,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測試,前面兩種射程:1000公里和2000公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電磁炮的制導系統,還能夠透過資料鏈,共享海陸空的資訊,提供更為精確的制導和修正,載入人工智慧後,命中準確率超過99%。
再是成本方面,電磁炮比導彈要節約得多,射程一千公里的導彈,比如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價格100萬美元。
同樣射程、同樣裝備制導系統的電磁炮,總成本一萬美元多點,發射成本則只用電,不到一千美元。
這麼便宜又強大的武器,必然是大量列裝!
電磁炮+超高音速無人機,這倆組合基本上已經能保障嚴峻形勢下的國土安全,若再加上其它載體,未來五年後產生一個軍事超級強國,是沒有半點問題的——它們已經在這麼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