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供應、介面標準再到合資建設超級充電站幾點來談,你是決定者之一,有意見儘管提。”
“好的。”孟謙點頭。
車企巨頭、材料供應商落座,就各項合作展開了討論,期間孟謙也發表了意見,他最最關心重點的是充電站和介面的統一。
交談進行到一半,通用的代表有疑問:“目前我們最急缺的是電池,我們不清楚產量的高低,供應的方式、目標群體以及單價。”
孟謙解釋:“工廠已經轉為分期建造模式,第一期預計年底能夠執行,最大支援5萬輛特斯拉標準電池組的需求。”
車企的代表們說:“五萬輛可能不太夠。”
“先聽他完整的說,先生們<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泰格出聲提醒,他清楚孟謙英文比較一般,表述上是有點不夠快。
孟謙投去個感謝的眼神,繼續說:“考慮電池的三倍容量,再考慮其高昂成本,電池數量可以縮短一半。”
在座眾人都明白了,目光再看向這名創造奇蹟的黃種人。
孟謙也有意拉他們加入產業合作裡。
產業合作一旦達成,豐田即便能頂.住壓力,再怎麼折騰也只能是它的一畝三分地。而對手品牌,用著質量更高、容量更高、充電速度更快的電池,在成本上,也僅僅是多出了小部分,如何競爭?
這是第一招。
但只防不攻不是泰格的性格。
他本身就有戰鬥民族的血液,第二招直指豐田的大本營——日本市場。
“本田?”孟謙得到了答案。
泰格肯定回答:“日本還有這家規模不俗的車企,也是唯一有能力在中低端市場上與豐田競爭的。”
孟謙雖然不是無腦仇日憤青,但確實對日本人的感覺很一般,自從專利問題出現後,腦袋裡就光想著搶市場、奪先機,忽略了日本這片市場。現在泰格提出的這一招,倒讓他思路開闊起來。
試想,本田若有著比豐田更好更強,價格卻相差不大的電池,豐田還能玩?這招立馬搶走日本大半的新能源市場,而且不會讓日本人產生不適——購買本田的汽車,一樣是他們本土品牌。
“這招挺不錯的。”孟謙佩服,到底薑還是老的辣,這一招比傻乎乎的與豐田鬥狠、仇日要高明得多。
“你現在就可以跟集團負責人談。”泰格提醒。
“馬上。”孟謙趁著思路還清晰,撥通了老總宗巖的電話——他那邊還是凌晨,被電話硬生生吵醒。
孟謙表達了幾句歉意,再說:“現在有個內部大亂戰略……”
……
他們的第三招,叫防患於未然。
歐洲雖然不是日本車的主要市場,但可以一石二鳥,拓寬富國動力的市場,同時再打擊一下對手。
如果歐洲的車企利益與富國動力的技術繫結,這時候再衝進來個日本企業,要分一杯羹——你問歐洲人,他們會答應嗎?
泰格指點道:“關鍵仍然建立在利益上面,只要利益會產生相互影響,資本家們的腦筋比誰轉的都快。”
孟謙領教了很多高招,自己也學到了些:“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公司和當地企業,各自出資?”
泰格點頭:“合資是必然,政策、資金都考慮進去。說個現實的,公司現在還有資金搞單獨投資嗎?”
孟謙搖頭:“閒置的資金不多了。”
泰格顯露他強大的人脈:“我可以給你牽線幾家歐洲的投資、基金企業,有當地人插手,政治、地域優勢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