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感測器的頭盔,貼片貼上在腦袋、太陽穴的位置,甚至胸口也有,另一頭連線電腦,然後再推來一個液晶螢幕,正對著他。
瑪德琳很關照他:“放鬆下來,大衛,這只是我們這幫人的一個趣味測試,結果不會影響任何事情<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謝謝。”孟謙調整呼吸放鬆。
“準備……開始。”弗里曼在點了一下按鈕,測試開始。
題目顯示出來,有常識、理解、算數、圖形等,與一般的智商測試答卷相似,要求越快越好。到後面就變成了空間、維度的抽象概念,孟謙不得不集中精力去應付,精神被壓迫著。
半個小時後,測試結束。
瑪德琳問道:“結果如何?”
弗里曼看了看電腦,報出來:“綜合145,平均線非常高,他擅長很多領域的內容,真的不錯。”
瑪德琳再對孟謙說:“在我們這個測試系統裡,正常人智商100,受過高等教育的120,140以上,就是人們所說的天才。”
“哇!”孟謙以前從沒經過智商測試,以現在的結果來看,那道閃電對自己的改造,受益面很廣。
泰格走過來,對他說了句:“別太在乎數值,它只是一種參考方式,不代表成就,超出常規的人也有不少。”
“我不是擔心這個。”孟謙真不在乎強弱——他也不是靠高智商吃飯的,而是腦袋裡的科技外掛。
瑪德琳坐下來:“結果是不錯的,你過了合格線。但具體能否參與到這項計劃中,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討論。”
“我接受挑戰。”孟謙有自信。
後面的很多內容都是測試、討論,人工智慧學科涵蓋的領域太多,從哲學和認知科學,數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電腦科學,資訊理論,控制論,不定性論……組成了它的專案。
即便孟謙開掛,也有點疲於應付。
但在這幾位頂尖專家眼裡,卻都成了驚奇!大衛·弗里曼看著結果嘀咕道:“他竟能橫跨這麼多學科?”
“你的智商測試系統需要改進了,不是嗎?”泰格微笑著,他更早的接觸孟謙,更清楚他的驚奇。
“看來我們的實驗室要新增新成員。”瑪德琳挺欣賞孟謙的,或許是這傢伙嘴甜的、也或許是他激發了她的母愛。
半天的測試後,孟謙被眾人接納。
這裡是個講實力的地方,有能力就會受尊重。
同時泰格再談學術之外的方面:“這座ai實驗室是由人工智慧公司投資的,該公司除了實驗室外,還在ai的商用、概念化系統、未來平臺多方面有投資,技術和人員都很突出。”
“它是一家瞄準更遠未來的企業,我們看重的是未來五十年,所以短期內是無法產生盈利的,實驗室資金來源,主要靠技術授權的費用和投資撥款。我對融資估值標準是300億美元。”
孟謙想參與這場未來的豪賭,但目前他沒錢:“可以讓我先考慮嗎?”
“沒問題,你有很多時間。”泰格給了寬鬆的要求,“即便你不投資,你帶來的技術也同樣享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