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就大漲,這價值25億的股份,遲早會更值錢。更不用說,孟謙看重的是人脈。
緊密的合作永遠是雙向的,斯通家族持有他企業的股份,反過來他也持有對方的股份,這樣的聯絡才更深。遠的不說,就說孟謙打算要在當地投資製藥企業,在經驗、資源上,很需要巨頭幫助。
“合作愉快!”泰格·斯通接過助手送上的香檳。
“合作愉快!”孟謙與他碰杯。
“如果以後對人手有什麼需求,可以讓我這位助手幫忙。”泰格·斯通介紹道,那名黑髮白人取出名片。
“這是我的名片,孟先生。”白人說。
孟謙和他交換名片,掃了一眼,理查德·拉爾夫,他用英文說:“我恐怕會經常需要你的幫助,在這段時間裡。”
拉爾夫梳理著他的意思:“這是我的職責。”
孟謙並沒有客氣,他確實需要幫助。
比如製藥企業的選址,公司的申請工作、助手的招聘,商業助手很急需。他需要熟悉美國環境,經濟、法律等知識,最好是會說點中文的人。當然不會也沒關係,權當做是鍛鍊自己的英文。
富國集團的合作確立後,再輪到旗下子公司。
富國動力早就註冊成立,它屬於在bvi註冊的離岸公司,被集團100%持有。
但只是暫時,孟謙之所以拆分兩家子公司,一方面是保障盈利,讓公司的賬目更清晰;另一方面是,富國動力短期內不考慮盈利,他需要將其收入,不斷的投入到新能源市場上,擴大再擴大。
富國動力的首要目標不是賺錢,而是搶佔市場。
豐田技術和它們的衝突,讓孟謙防患於未然——目前有眾多企業研究新體系電池,石墨烯、鋁之類的,一旦它們取得突破,必將會對集團霸業產生影響。它們需要趕在所有人前,霸佔更多份額。
想要搶在對手前,它就需要吸收大量資本。
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沒有強大的合作伙伴和資金並不行,尤其是競爭對手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孟謙的計劃一改再改。只要保證集團擁有超過51%的表決權,其餘股份都可以給外界資本持有。
====
ps:文中省略併購所需的要約、併購美國公司要面臨的審查,cfius及相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