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一輛電動車,這整條產業鏈,難以預計!
那些歐美髮達國家,相關大企業都把目光聚焦過來,技術上一直不強的中國,卻弄出了這麼一個爆點?在令他們難以置信之餘,資本家的心思立即轉動起來,只要爭取到合作的機會,日後前途無量。
製造電池,總得要購買材料吧?如果他們今後發展動力電池領域,材料的消耗絕對是恐怖的,能達成合作的供應商,必然大賺;再說新能源汽車,這一塊更大,各大零部件商、汽車都怦然心動。
……
而在民間,也同樣熱鬧。
華威釋出會的字幕翻譯版本,也上傳到了youtube,讓國外的網友有機會全面去了解這項電池技術。在下方的影片評論中,普遍用出人預料來形容,大部分的人們都很期待華威機型的發售。
有美國網友說:“難以置信!十分期待這項中國的技術。”
底下有人問:“怎麼去買它?華威?”
跟著有回覆:“沒途徑!美國以安全為由禁止了華威進來。”
再下面的回覆:“安全理由?只是資本家幕後競爭的結果罷了。”
還有人說:“我不管什麼見鬼的資本家和政客!我已經被電量不足煩透了,什麼時候蘋果也能裝備這種電池?”
然後話題就歪了:“很可惜我是英國人,lol。”
“我是法國的。”
“來自西班牙。”
“迪拜。”
“什麼鬼!?為什麼你們都用英語!”這位夥計用英語義憤填膺,然後在後面ps:來自義大利。
事實上,youtube的怪才和調侃程度不亞於國內,還引發了一番地域報道潮,將油土鱉的廣泛群眾基礎展現淋漓……
國內雖然上不了油土鱉,但也熱鬧非凡,甚至一些不是華威的粉絲,因為這幾天頻繁的刷屏和新聞,被吸引過來,在貼吧、論壇等一些地方,胡攪一番,嘲笑一下華威的粉絲和水軍,然後掀起罵戰。
到目前,宣傳已經不需要水軍去推動,新型電池具備了一切大火的條件,新聞在談、網路在談,相關企業也在研究。就連一些熱愛科技和手機的普通人,嘴邊也掛著幾句時髦的技術話題。
總之期待的有,嘲諷的也有,網上一團亂。
===
ps:求推薦票衝榜啊!給力點夥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