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面燒成白灰,不僅踩上去堅硬了很多,鋪上一層乾草或者樹枝、在上面墊了被褥後,入夜後睡上去也會暖和一些,不至於受潮。
簡易的營盤就緒,更多的義軍忙碌起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大隊的義軍挑著木桶去一里多外的溪水中取水,還有專人伐木砍柴、平整營地搭建帳篷、巡查明火、潑灑驅蟲藥粉、燒水造飯……值得一提的是,如同繃帶一樣,義軍中生水也是嚴禁飲用的,多渴都不行,必須取水燒開。
這也是陳武親自頒下的規定!
就是靠著這些從起兵時就規定的、很多人完全不理解的嚴苛規定,再加上充分的準備,讓大軍進入巴延山脈這幾天來,才損失了僅僅十餘人,其中還包括一個落單被花豹偷襲咬死的倒黴蛋……
終於,進入巴延山以來的第七天!
短短一週時間,給太平軍帶來的壓力卻比平日裡連續的高強度訓練還要大十倍。關鍵是,哪怕已經走了一個星期,他們仍舊處在巴延山比較外圍的區域。想要東進透過這道天然的屏障,還不知道究竟要多久。
看不到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每一天,陳武都能感覺到義軍中疲憊和抱怨在蔓延。甚至隱隱有人提議,乾脆掉頭返回巴延山外圍,就藏在這山裡過冬算了。反正糧食足夠多,堪著小溪也不怕沒水源。等帝國的大軍失去耐心走了,他們再重新殺出去。
這樣坐以待斃的消極言論,竟然還有不少人支援。
只是陳武的威望已經頗高,足以壓住軍中怨言,所以暫時還沒有敢公然反對。
不過,過了今天,一切就不同了。
陳武會用事實讓他們明白,天公將軍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是英明的。他們不需要質疑,只需要遵從就行!
差不多中午時分,大軍艱難的在山腳下穿行。繞過了一段亂石崗後,突然大幅變向,不再向東前進,而是近乎筆直的向北穿插。這個突兀的變向,讓義軍一眾高層不約而同的心中震動。
聯想到陳武先前信心滿滿的承諾,很多人都隱約意識到了什麼。
“加速前進,過了這一段路就好走了!”
按照陳武的命令,類似鼓勁的話迅速在義軍中傳開。差不多奮力趕了一公里山路,橫穿了密林後,大軍在一處不怎麼起眼的石林面前停了下來。扯掉了垂下來的大片乾枯藤蔓後,一段寬度約有十來米、只夠三四輛大車並排行進的入口出現在大軍面前。
大名鼎鼎的滙豐長廊出口,在隱藏了無數歲月後,首次暴露在東大陸世人的眼前。
在陳武的命令下,大軍緩緩開進。打頭陣的義軍很快就發現,石林裡的情況跟他們想象的很不同。腳下的石板經過幾千年的風吹雨淋打磨,踩上去已經跟平地無異。而這段近乎山間峽谷一般的天然通道,儘管曲折幽深,但就算最窄的地方,也至少能保證兩輛大車一起透過。偶爾有滾落的碎石攔住去路,只要稍加清理,很快就能重新通行。
行走在這石林之間,大車的速度竟然超乎想象的快,幾乎堪比在外面的官道之上!
這一段綿延出六七里的石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蹟和巧合!
經歷了先前的痛苦行軍,大軍走在這平坦的亂石林之間,幾乎都要感動的哭了。很多士兵甚至在心中暗暗期盼,若是能夠一直這樣走下去,直到橫穿整個巴延山脈就好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不過,石林雖然只有六七里,後面的路程卻並不比這段艱難。
休息一夜後,因為石林中沒有水源,用得是提前儲備的清水,大軍不得不立即出發。從這段石林中走出,在陳武的命令下再度突兀的往西南變向。只忍受了約一里多的山路,大軍就順著一個斜坡拐進了一段峽谷。
這道峽谷的中段,直通整個巴延山脈的最高峰——大巴山,然後很巧妙的在那裡彎了一個弧度,徑直奔向正東方,最終通向松江郡的魚陽府。
也是滙豐走廊的主體部分!
有滙豐商會的玩家考證,這段蔓延數十里的峽谷,正是受到大巴山的隆起而逐漸形成的。
峽谷的地勢相對平坦,雖然跟先前那段亂石林間的天然通道沒法比,但大致相當於剛剛進入巴延山脈外圍的程度。人馬可以暢通無阻,經過工程營的人修修整整後,車隊費一些力氣也能磕磕碰碰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