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週的時間後,陳武拿到了《松江官報》第四期、也是第一期收費的初步售賣資料。截止到統計之前,一共有2800份預訂,而侯方白則大膽的印刷了5000份。然而,這第一批報紙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售賣完畢。他不得不緊急又加印了1000份,委託各商會販往其他松江四府。
可以預計的是,這總計六千份仍舊不足以滿足市場。而幾期以來,來自各個階層的反饋都是好評如潮。
《松江官報》這種前所未有的報刊,開始以可怕的速度在陳武的統治範圍內傳播。
託這個福,接連幾期都佔了頭版廣告的漢井坊酒,影響力也隨之瘋狂擴充。由於產能跟不上極具擴大的市場,已經出的一批酒價格被炒高了一倍,仍舊有價無市。一時間,鏡湖的名酒和登州的官報,這兩個陳武從很早就開始籌備的事務,以聯手的姿態在這方世界登場,一時間名聲響徹了大街小巷。
驚人的利潤回報,還有可怕的宣傳效果,讓陳武得以舒舒服服的坐享起前期投資。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兩者逐步走上正軌,它們的能量還會五倍十倍的增加,給陳武帶來更加驚人的回報。
或許是巧合,隨著第五期報紙的刊發,又一件陳武搞出的東西緊隨漢井坊酒,搭上了報紙的順風車。
那就是鶯歌海的鹽場!
畢竟是陳武親自出面要求的,又有內政署和財政署的兩位副長推行,這個鹽場的建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在花蓮府那邊逐漸平穩下來後,超過兩百名勞力被徵召過來,開始進行前期的籌備。
老實說,鹽場這個東西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高價從登萊鹽場那邊挖來了兩名老鹽工後,有他們指點、傳授經驗,鶯歌海的鹽田很快開始了規劃,一些必要的裝置也陸續運到,開始了初期的生產。
然而,鹽田這個東西,規模必須要大才有足夠利潤,何況陳武是準備用它驅逐東海郡登萊鹽場的鹽,進而滿足三郡需求。但問題來了,這麼多的鹽,該如何販賣出去呢?
陳武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出臺法令,禁止百姓和商會購買登萊鹽場。這樣赤果果的打壓,比如會遭到對方的反擊。他只能透過一些不那麼明顯的手段,比如透過賦稅這件工具,潛移默化的將登萊鹽趕出市場。但在那之前,他首先要有足夠的渠道,可以將鶯歌海的海鹽賣到三郡各地。
《松江官報》的商業資訊平臺,在這一刻發揮了大用途。
連續三期的官報,讓所有人都知道了鶯歌海有一個巨大的海鹽場在興建,很快就會出產大量優質的海鹽,現在更是在招募各地的鹽商。這本來沒什麼,可隨著松江政府悄悄出臺的兩條命令,鶯歌海的海鹽瞬間變得炙熱起來,受到了大批鹽商的追捧。
售賣鶯歌海的海鹽,正常的商稅可以少交一成!
與此同時,從大青關和清江水道進入松江、乃至寧海和天南的登萊海鹽,在方方面面受到了刁難甚至是加稅。儘管幅度很小,並沒有引起登萊方面的主意,但兩種海鹽截然不同的待遇,本地鹽商只消稍加對比就能看出。再加上鶯歌海這邊的海鹽定價比登萊海鹽還要略低那麼一點點,該採購哪邊的鹽,就不言而喻了。
如同漢井坊的酒一樣,在三郡的商會眼中,又一個《松江官報》引發的商業奇蹟出現了。
隨著鶯歌海鹽田的陸續投產,陳武手上又多了一個賺錢的大產業。
酒、海鹽、弘文商會的棉布,再加上同樣開始盈利的《松江官報》和原山郡單縣的歪頭山鐵礦,陳武手指簡單的點了幾下,便給松江軍的騰飛插上了幾張翅膀。儘管除了已經成熟的棉布市場,其他都還需要時間進一步孕育,但任何松江軍的高層官員,都能感覺到松江軍最近幾個月來突然得到了加快的成長。
在本就已經非常富饒的松江這邊,這種感覺或許還不明顯。可要是放到天南和寧海,這種積極的變化就非常顯眼了。
財政的寬裕,讓松江軍加大了在天南的投資和行動力度,直接表現就是官道的初步整修更快的完成。這條在原有道路基礎上連線了天南主要縣城的官道,不僅吸納了大量的勞力,平定了因為阿曼人入侵帶來的混亂和凋零,更讓天南郡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回覆。
木材出口的產業,在很短時間內暴漲了三成。
山貨和藥材的出口,也相應增加了一成左右。由於路費的降低,變相導致了盈利的利率增加,讓天南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