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郡,銅盧府。
這是安慶六府中面積最大的一個,由於一馬平川,全部是平原,堪稱是安慶郡人口最為密集的地方。僅僅這一府,就有一百五十餘萬的人口——這還是大陸歷670年、也就是陳武穿越之前一年時的統計數字。
放到平日,這一府一百多萬百姓的生活雖然不如松江、蕪湖等富饒州郡,但勉強也能用衣食無憂這個詞來形容。但自從潼山關大戰起,銅盧府平靜的生活就一去不復返了。驟然增加的賦稅,時不時出現的逃兵作亂,以及對燕雲軍團的無端摸黑、流言引發的恐慌,讓銅盧百姓們擔驚受怕、苦不堪言。
尤其是兩日之前。
隨著潼山關的大批傷兵撤離,但凡有些訊息門路的人都知道,潼山關多半是保不住了。隨著有心人的推波助瀾,訊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傳播開來。一時間,銅盧府大亂,大批富戶人家爭相拋售產業,向西面的郡城許都逃去。下層的普通百姓,擔心遭受兵災,也有很多拖家帶口離開,或者投奔其他郡的遠親。
在銅盧府的南面,榆昌府也沒好到哪去。
誰都知道,一旦潼山關失守,以許都為中心,往東的銅盧、榆昌二府都無險可守,最後必然會被放棄。由於訊息擴散的相對慢了一些,差不多在潼山關陷入大火的當天,榆昌的人才陸續聽到風聲,開始準備逃離。
此刻,兩府通往許都的官道,都已經遍佈逃難的百姓和車架,甚至一度影響到了軍情的傳遞和部隊的調動。但越往東、靠近潼山關的方向,人就越少,最極端的甚至能用十室九空來形容!
戰爭對於民生的破壞,可見一斑。
對於眼前看到的凋敝景象,負責追殺的燕雲軍團將士明顯也有感觸。但治理民生是文官和聖上的事,身為軍人,他們的責任就是為了打贏戰爭。因此,這些急匆匆追殺城衛軍殿後部隊的將士們並沒有過多感嘆,而是在稍加休整後繼續開始了急行軍。
步兵的速度,再怎麼急行軍也不可能比騎兵快。理所當然的,追殺的部隊中以燕雲軍團的第九騎兵師團為先導。這支騎兵部隊,是乾明德的主力騎兵部隊之一,從組建到訓練和待遇都是極好的。不僅擁有三個旅團的輕騎兵,更有一個直屬的重騎兵聯隊。
為了保證重騎兵能夠跟得上輕騎兵的速度,這個重騎兵聯隊全部是雙馬配置。
這些戰馬,也都是燕雲軍最好的北方戰馬。隨便拉出一匹,都不比陳武用糧食和布匹交易來的那些戰馬差。
這樣的一支騎兵師團,戰鬥力自然是十分恐怖的。
先前進攻潼山關,這支騎兵師團沒能發揮太大作用,僅僅只有一個旅團被調到後面配合松江軍圍剿那些騷擾糧道的城衛軍小股騎兵。但現在,追殺城衛軍的殿後部隊,正是這些騎兵們最拿手的活。
儘管城衛軍的殿後部隊有提前行進一夜的優勢,但一個晚上硬跑又能跑多久?
短短半個白天的時間,這支騎兵部隊就已經咬到了城衛軍殿後部隊的尾巴上。根據一個大隊偵騎的先行探查,他們距離那些主動撤離了潼山關的敵人們僅僅只剩下了三四里路。以騎兵的速度,若是放開馬力衝鋒,三四里也不過是盞茶的時間。
至於說為什麼大舉追殺敵人還要派如此多的偵騎,自然是跟典勇的勸誡有一點關係了。
宋無缺雖然不認為城衛軍還能耍出什麼花招,對典勇的謹慎也頗有些不以為然,但並非那種完全聽不進話的人。考慮到城衛軍的確是主動撤退,並非徹底崩潰,他便在派遣追殺部隊的時候特別叮囑了一句,要統軍的騎兵師團長提高戒備,小心防範城衛軍的伏擊。
銅盧府本就是一馬平川的地形,沒什麼可以利用的地形或者天險。追殺的騎兵師團再保持足夠警惕,不說是萬無一失吧,至少宋無缺是想不到還會有什麼問題。
在他看來,若是一切順利,別說那幾個殿後的城衛軍旅團,就連更早一些撤離潼山關的城衛軍主力,都有可能追上。或許單憑一個騎兵師團奈何不了對方,可就算只騷擾、拖延他們撤回許都的速度,照樣是一樁大功!
在此刻的騎兵師團師團長陳谷洲眼裡,這份大功距離他顯然只有一步之遙了。
一路追上來,距離越近、地面上就越能看到城衛軍殿後部隊丟棄的各種物事。最初的時候,這些殿後部隊明顯還能保持一定計程車氣。可隨著最後的一小撮騎兵發現了追殺來的燕雲郡,殿後的城衛軍士兵就明顯慌亂起來。先是多餘的糧草、然後是帳篷被服、再後開始出現了武器盔甲。
甚至,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