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的戰線,而且許都富饒,人力財力和各世家貴族的力量都可以就地呼叫,比起潼山關的優越強了何止幾倍。相反,燕雲軍團想要兵臨城下,就不得不把戰線往前拉長几百里。此消彼長之下,對力量對比的改變不是一點半點。那些笨重的、難以搬運的配重拋石機,更是會從原本的攻城利器變成巨大的負擔。
此外,燕雲軍把戰線往前推,後勤線的拉長,會給予城衛軍遼闊的襲擊和下手空間!
現在城衛軍雖然也派出了不少小股騎兵偷襲後勤線,但必須要繞到乾明德控制的原山郡下。再加上松江軍專門負責這個,成果不算太顯著。可一旦越過潼山關,那就是城衛軍的地盤了。幾百裡的平原,城衛軍的騎兵可以肆意馳騁,從任何地方襲擊燕雲的後勤!
甚至,城衛軍還可以在撤退的時候詐敗,設局引誘燕雲軍團出擊,狠狠坑殺一批人。
這樣的作戰,可比在潼山關下跟敵人死耗著強太多了。
“奈何……”
湯明哲嘆了口氣,他知道眼下襬在自己面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了時間。
如果有足夠時間,自己可以把計劃詳細發給中州,讓陛下跟幾位重臣溝通。朝堂那邊若是能提前達成一致,那自己的壓力會小很多。問題是,他是在燕雲軍發起總攻後才敲定了這個主動收縮後退的方案。而以他現在跟中州的距離,就算用六百里加急奏報傳訊息,算上朝堂上討論、決議的時間,也至少得六七天後才能收到回覆。
就算最終陛下同意了,等那時候才行動也早已晚了。
這注定了,他必須要自己下決斷,並且全權承擔起潼山關棄守的責任。乾明昊殿下,會體諒自己的用心嗎?
湯明哲對這位老皇帝看好的接班人還是有信心的,但他有點懷疑,對方或許能夠理解這樣做的用意,卻未必能夠承擔住潼山關失守的短期影響,在朝臣和天下人的壓力下讓自己懲辦背責。
如果那樣能夠讓陛下贏下勝利,湯明哲也就認了。但他統領城衛軍多年,自認為沒有人比自己更瞭解、能夠如指臂使的指揮這支部隊了。臨陣換將,只怕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讓燕雲軍抓到機會,那就真的糟糕了。
可是,他似乎沒有選擇,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乾明昊身上——哪怕只是為了讓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們多活那麼幾千人。
“就這麼定了。”
一直到當天的深夜,遲遲沒睡的湯明哲終於制定出了全套的方案和計劃,並且立即開始了實施。
各大師團的師團長給他召集了過來,開了一場關於主動放棄潼山關的會議。不是沒有將領對此表達了激烈的異議甚至是反對,然而,湯明哲只用了一句話就壓下了所有的異議——這是命令,而不是商議!
軍令如山,所有在場的城衛軍將領立即表達了服從。
於是,除了部分用於抵擋接下來燕雲軍進攻的將士外,其他各部將士都行動了起來。先是收拾行裝、先行一步轉運傷兵、做好破壞無法帶走物資的準備。隨後,兩封加急文書幾乎同時傳向了西面,一封在當天入夜前送入了安慶郡的郡城許都,另外一封則繼續向西,最終將會送入中州!
與此同時,殿後部隊的挑選、詐敗誘使燕雲軍追殺並伏擊的準備,也開始了全面籌備。
整個潼山關從原本散佈在各區段的死水狀態,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情況下,城衛軍天下強軍的素質盡顯無疑。換其他普通部隊,在戰況不利、部隊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撤退,部隊計程車氣多半會很低靡,軍內往往也會有這樣那樣的流言傳播,但城衛軍卻沒有。
在各級軍官的安排下,一切方案進行的有條不紊。士兵們也沒有因為放棄潼山關而出現太大的情緒波動,更沒有因為一批傷兵先行撤離而嫉妒,反倒是平靜的聽從著軍官的安排。
這樣的優異表現,讓湯明哲的計劃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得以推進。
僅僅是一天半之後,一批數量多達四千餘人、傷情較重的傷員,就順利撤出了潼山關。再一天後,必要的行裝就基本收拾完畢。在湯明哲的要求下,除了必要的武器裝備和行軍途中的糧食,其他一切都要被留下。一來可以在許都重新領到,二來也可以麻痺燕雲軍的將士,讓他們確信城衛軍是真的丟盔棄甲、狼狽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