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越過雅克臧江,公然踏入西川郡的訊息,讓老成持重的成國公放棄了這一戰,就地轉入了戰略收縮,鞏固先前收復的半郡地盤。
這幾個月來,兩方各自都在積蓄力量,往漢昌府運送兵員、糧草輜重,讓這裡變成了一處空前的大戰場。
五斗米道這邊,老底子的道民還有十萬。在獲得了印加王國的糧草支援外,新拉起的部隊再度達到了三十萬。算上印加王國班加羅軍團的十萬人,人數達到了空前的五十萬人,聲勢可謂浩大之極,甚至超過了兩年前西北武威郡的大戰!
漢昌府的東側,帝國的大軍也同樣不弱。
清河軍團和丹陽、蕪湖的部隊,總計超過十五萬人。大舉增援的城衛軍,總數接近十五萬。再加上成國公乾太卓一手組建的鷹揚軍團,雖然戰鬥力不如老牌部隊,但也是十萬人,總計四十萬大軍!
可以說,除了北地燕山郡的大軍,以及坐鎮中州的禁衛軍外,漢昌東側已經擁有了帝國半數的大軍!若是這支帝國大軍戰敗,那整個乾元帝國會瞬間陷入崩潰。
五十萬叛軍,對四十萬帝*!
從人數上看,五斗米道在獲得了印加王朝的支援後,重新佔據了上風<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也正是這個原因,輸不起的乾太卓雖然知道對方的五十萬大軍有很多水分,仍舊不敢輕易開戰。
五斗米道叛軍的水準,過去的戰鬥中乾太卓已經瞭如指掌。對那號稱三十萬的道民軍,也從沒放在心上。但印加王國的班加羅軍團,卻是帝國所不熟悉的,統軍的將領艾瑞·薩瓦利又號稱是印加名將。若是他們能有城衛軍……不,哪怕有清河軍團的實力,帝*這一戰都會非常艱難。
要是能想辦法摸清印加王國十萬大軍的真正戰力就好了。
不過,急迫歸急迫,沒有萬全的把握和機會前,乾太卓並不敢隨意動手。唯一還算好訊息的就是,他的四十萬大軍雖然比西北之戰時更多,但天水郡距離蕪湖、中州的距離,可比威武郡近太多了,短了一千里都不止。正因此,相比於兩年前,這次的糧草、輜重轉運起來反而更容易。
“再堅持半月……不,再等一月吧。若是對面的五斗米道和印加人還能沉得住氣,自己再想辦法主動出手試探。”
乾太卓這樣想著,他卻不知道,一個絕佳的機會就要來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乾太卓想弄清班加羅軍團的真正實力,五斗米道的高層同樣也想知道。
在經歷了先前的大敗後,還在巴陵郡龍泉府的師君張法,以及幾位大祭酒和天師,有點端坐不住了。早在印加王國的軍隊越界之後,張法就做出了親臨前線指揮戰鬥、鼓舞軍心的決定。
此刻,他正在漢昌府的城守府之中,跟印加王國的統軍大將薩瓦利商議主動出軍事宜。
平心而論,乾太卓的壓力雖然大,但張法的壓力更大。以三郡多的地盤,養五十萬的大軍,這已經超過了窮兵黷武的極限。若不是有印加王國的糧草輸入,只怕領地裡的軍隊和道民要成片餓死。饒是有了外援,這種支援也不是無限度,將來需要加倍的償還。而且,張法也需要一場大勝來鼓舞因為先前戰敗、飢餓而導致的低落士氣。
見到乾太卓似乎非常沉穩,一副死守不出的樣子,張法便決定主動出擊試探一下帝*防線的虛實。
恰好松江軍公然出兵吞併了寧海的訊息傳來,張法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便有了他跟薩瓦利商議的這一幕。
不過,張法先前的考慮顯然是多餘的。薩瓦利帶著大軍踏入帝國這麼久,除了幾場小打小鬧的試探外,幾乎沒有建立過任何像樣的功勳。為了給印加王國的皇帝陛下一個交代,這次的進攻,張法還在拐彎抹角試探的時候,薩瓦利就已經主動開口,要求自己部下承擔進攻的任務了。
兩邊一拍即合,迅速擬定了一個作戰計劃。
經過五斗米道細作的偵查,最終的突破口被選在了帝*防線的西南側,一處叫做東泉鎮的不起眼小鎮。
這裡是帝*鷹揚軍團第三師團、第二旅團的駐紮地。
之所以選這裡為突破口,一是因為鷹揚軍團是帝*幾大部分中資歷最淺的一個,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從這裡突破後,只需要往東北方向斜插三十公里,就能威脅到帝*的一條重要糧道。
為了確保這一戰能夠勝利,薩瓦利整整投入了一個萬人團。
一萬班加羅的精銳,還帶了秘密武器,進攻一座四千人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