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把援軍叫走了,這下整個花蓮成了海寇們的狂歡地。除了花蓮府城還在,海寇們沒敢亂來,下面的村鎮甚至是一座縣城,都被海寇們想法設法洗劫一空,可謂損失慘重。
對花蓮府眼下的局面,松江軍和做出決策的陳武,無疑是要揹負一定責任的。不過,眼下群魔亂舞的形勢,也給了松江軍一個絕佳的機會。
如果說,沙洲府城前的兩千海寇,是寧海海寇們的主力外,那花蓮府這邊的亂況,就集結了剩餘小股海寇的至少六七成。若是趕去的松江軍第三旅團能將活躍在花蓮的海寇一網打盡,那整個寧海郡的海寇至少三五年內,都別想恢復元氣。
這期間,松江軍完全可以加強管制,並設法解決海寇的源頭、庫克群島那邊的東夷人,困擾寧海郡的海寇就能徹底解決!
不過,設想雖然好,想要成功施行的難度可不小。
倒不是說松江軍的軍力不夠,距離在花蓮的海寇雖然很多,但魚龍混雜,平均起來實力很差。再加上不知道分屬多少勢力,彼此間根本不可能形成合力<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開抵花蓮的,又是多達四千人的松江軍精銳,鎮壓海寇根本不成問題。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能夠保證這些海寇不會逃跑。
如果僅僅是想擊敗,那一兩戰之後,知道松江軍不好惹的海寇就會四散而逃,日後再想一點點平定,就會陷入像寧海郡以前的情況一樣,疲於奔命,且取得不了多達的效果。
為了能做到這點,松江軍的軍情處也是下了力氣進行推演的。再加上有陳武的提點,最終制定出了一個可行度很高的計劃。
這需要調動松江軍現在近乎全部的力量來配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封鎖海岸線,阻止聚集在花蓮府的海寇逃回外海。
莫國豪統帥的第三旅團,進入花蓮府後,為了不打草驚蛇,壓根就沒有深入,而是沿著花蓮府的邊界直接撲向了沿海,並在短短几天內,以閃電般的速度分兵扼守住了上陽峰、仙通、鶯歌海三地。
其中,上陽峰是花蓮府北面必經的官道咽喉。
仙通是花蓮府中部堪稱交通樞紐的縣城。
鶯歌海則是花蓮府南部的一個大鎮,以捕魚為生,人口接近兩萬。南面有一段跟天南郡接壤,地理位置緊鄰花蓮南段的出海口。
只要控制住了這三地,並沿著南北方向展開,幾乎就可以完美封鎖海寇們從花蓮府逃回東大洋外海的通道。或許仍舊會有海寇從小道逃離,但那終究只是少數,可以忽略不提。
隨著莫國豪的第三旅團發回了訊息,接下來的事就容易多了。
已經順利接手泉州港的第一、第二警備旅團,抽出部分兵力來到了泉州、花蓮兩府的交接處,封鎖住了海寇們往北逃跑的通道。天南郡的天隴警備師團,也接到陳武的諭令,抽調了三千人機動到了花蓮跟天南郡的邊境,擋住了海寇們西南方向的生路。
隨著短短一週時間,幾個方向的包圍圈同時完成,花蓮府內的海寇已然近乎甕中之鱉。
然而,大部分無惡不作的海寇們都還沒意識到,自己周圍已經佈下了一張天羅地網,還沉浸在可以肆意妄為的喜悅中。至於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有感覺敏銳的,隱隱覺察到了不安,但他們的想法僅僅只比愚蠢的同伴快了半步:收到官軍殺入花蓮的訊息後就立即逃離。
只可惜,在包圍圈已經完成的情況下,跑的快只不過意味著死的更快。
隨著負責協調的松江軍軍部傳下命令,孫田的第一旅團從北向南、莫國豪的第三旅團在維持封鎖線的情況下抽出一個聯隊由東向西,開始了逐城逐地的清理。
如果是以往,很多海寇在寧海郡本地都有藏身的窩點。只要他們拋下武器偽裝成平民或者商人,想要找出他們來沒那麼容易。就算是本地人,也要擔心告密後遭到海寇餘黨的報復。但這一次,海寇們的大動作讓花蓮府的百姓積累了空前的怨氣。而松江軍又針對這點,用了一個小小的打草驚蛇計謀。
花蛇藏在濃密的草叢中,想要找出它們來當然沒那麼容易。可一旦撥弄草叢,將蛇驚擾到自己跳出來,想抓到它們就容易太多了。
伴隨著圍剿的齊頭並進,一條爆炸性的訊息在花蓮府內傳開,松江軍應寧海總督的邀請,動用了數萬大軍入境,要對花蓮的海寇進行力度前所未有的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