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營的後面,則是千人規模的義勇營。
相比於被重點訓練的太平營,義勇營的實力雖然還不夠看,但已經比剛成立時好了很多。這些大勝後士氣可嘉的青壯義軍,負責護送隨軍的糧草輜重。
義勇營的後面,則是擴充後的女營。
這個女營,早已經不單單是跟義軍將士有關的婦孺了。很多願意為義軍效力的鐵匠、石匠等匠人,連同家屬都被安排在裡面。雖說防禦嚴密程度和安全係數都沒法跟太平營裡相比,但終究還是在義軍的勢力範圍內,待遇也有一些保障。
在女營的後面,嚴格意義上就已經不是義軍了。
他們只是跟隨義軍行動、隊伍拉得長長的、拖家帶口的沂城百姓。幾乎每一家人都肩挑背扛,隨身帶了大量的家當私產——或者乾脆可以說是不值錢的破爛<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這些無大用處的行裝,嚴重拖慢了他們的行動。
陳武要的是流民,可不是這種搬家的百姓。所以,第一天出發,他特意命令大軍加快速度,整整趕了二十里。要知道,就算是帝國的正規軍,每天的正常行軍也不過三十里,也就是所謂的一舍之地。普通的百姓,帶著這麼多東西,想要在一天內跑二十里,絕對能耗盡他們所有的力氣。
不出所料的,當天色將黒時,義軍已經紮好了營盤,這些沂城流民才陸續跟上——然後領到了只能吃七成飽的食物。
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然而,除了少數拉車的外,現階段義軍沒什麼活需要他們幹。面對免費提供的糧食,這些沂城百姓難免有點心虛。再加上懼怕義軍士兵手中的刀槍,只能囫圇吃了個半飽,躺在路邊休息。好在現在還沒到九月,正是太平郡最熱的時候,就算夜間睡在外面也不用擔心感冒。
但是,第一天能勉強跟上,第二天呢?
一覺醒來,很多已經腰痠背痛的沂城人,面對似乎比昨夜更少了一點的食物,再看看已經開始拔營的義軍,不得不面臨一個痛苦的抉擇:要麼繼續帶上所有的傢什,要麼拋掉一些不必要的東西。
於是,拔營之後,整個營地周圍留了大批破爛衣服、舊木箱等雜物。
可就算是這樣,第二天開始啟程後,仍舊出現了大量的百姓掉隊,甚至有人感覺到不安,想要逃離。對掉隊的,陳武並沒怎麼管,但那些想要成群結夥逃離的,尤其是青壯,陳武卻不能容忍。
除了前隊探路的馬隊外,他幾乎把剩下的騎手全部撒了出去,遊曳在沂城百姓的兩側。發現有企圖成群結隊逃離的,就將他們驅趕回來,不聽話的直接斬首。一天砍了十幾個人之後,還敢逃離的頓時少了很多。
這第二天的行程,陳武有意照顧跟隨的百姓,減少到了十五里。
對於身子骨已經逐漸養起來的義勇營來說,這個行程已經算比較輕鬆;對精銳的太平營士兵,更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但對拖家帶口、飯也吃不飽的沂城百姓來說,仍舊是一個承受不起的負擔。
於是,第二日宿營的營地,周圍再度拋了大堆的衣衫和雜物。
第三天!
這次陳武甚至沒有一清早就拔營,而是先示意義勇營和太平營繼續訓練,待快要中午的時候才出發,行程更是恢復到了長山鎮剛舉事的時候,每天大致十里。但是,經過前兩天的趕路,再加上始終吃不飽,後面跟隨的沂城百姓已然疲憊不堪,不得不再次拋卻彷彿搬家一般攜帶的物品。
無用的瓶瓶罐罐、鍋碗瓢盆、過冬的棉服被褥等等……
當這些東西也被拋掉,甚至開始出現幾家人合用一口鍋,輪流來背的時候,這些沂城百姓的負擔終於被減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地步。到了這個地步,義軍的行進速度變得平穩下來。這些從百姓初步變成了合格流民的傢伙們,總算可以比較穩定的跟上義軍了。
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上百人從流民佇列中消失,其中大半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他們或是因為奔波勞累而死,或是因為實在跟不上義軍而掉隊、最後淪落荒野餓死,再不就是被一群陸續彙集過來、吊在流民大隊後面的野狼和豺狗襲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其他流民的思想也開始逐漸變得麻木,不再去過多思考什麼。僅僅是竭力跟上義軍,然後吃個半飽,在飢腸轆轆和疲憊中迷迷糊糊的睡過去,然後等待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