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衛軍對單縣的事進行了干涉!
收到燕東行從前線傳來的訊息,陳武絲毫不感到奇怪。以城衛軍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要是肯坐視不管,放任松江軍在原山郡隨便亂來,那才是稀奇事。正因此,在燕東行親自率領的第一騎兵聯隊出發僅僅三天後,陳武就命令松江軍做了全面的動員。
燕東行的訊息傳回的那一刻,早已經準備完畢的松江軍立即開拔。
包括松江軍第一師團、第二師團、獨立騎兵旅的第二聯隊、步弓營的兩個聯隊,總數超過了三萬人,盡數抵達了大青關。
除了登州警備師團和大半調到了天南郡的天隴警備師團外,松江軍現有的主力幾乎被盡數派了出去。這樣大規模的調動,可謂今年以來絕無僅有的事,不管是在軍中還是在地方都引起了不小的震盪。
由於獨立騎兵旅的第二聯隊先行出發,僅僅幾天之後,隔著單縣縣城跟北面的城衛軍騎兵對峙的燕東行,就收到了這批強有力的援軍。
哪怕第二聯隊騎手們的平均實力比第一聯隊要差,但畢竟也是千餘人。他們的到來,標誌著松江現有騎兵的主力盡數抵達,在人數上對城衛軍騎兵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幾天來,由於城衛軍騎兵的穩重,再加上燕東行刻意保持距離,雙方並沒展開大規模的戰鬥。但小規模的偵騎較量卻一直沒有停止,雙方各有死傷。因為燕東行派出的偵騎都是己方中最精銳的一批,因此雖然佔了一些劣勢,但吃得虧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不過,城衛軍的這少許優勢,足以讓他們探查到松江軍兵力的變化了。
得知燕東行的援軍抵達,城衛軍直屬騎兵聯隊的聯隊長吳漢海明顯謹慎了許多。先前的交手中,他已經意識到松江軍的騎兵雖然年輕,但並非沒有戰力。現在有了近乎雙倍人數的優勢,吳漢海也不敢保證打起來自己一定能勝利。
何況,第六師團的師團長臨走前也曾叮囑過他們,眼下帝國局勢不比往日,一舉一動都要剋制,輕易不可滋生事端!
兩方面的因素加到一起,讓城衛軍的騎兵選擇後撤五里,遠遠觀察松江軍的動靜。
松江軍這邊,需要確保歪頭山鐵礦的開採。眼下又佔據優勢,沒有得到保障前自然不肯輕易退讓。城衛軍這邊,吳漢海就更加不能離開了。一邊等待後方送來糧草補給,一邊將松江軍的動靜傳回鹽當坡,請求劉德清的增援!
這一對峙,就是十多天的時間。
松江軍仗著早有準備,再加上松江郡內的官道四通八達,比城衛軍的援軍早了半天出關,駐紮在了大青關外十里的地方。城衛軍那邊,由於受到了原山郡第二警備旅團的拖累,因此雖然距離更近一些,來的反倒比松江軍要晚一點點。
同時遭到兩邊的大軍壓境,單縣周圍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意識到這裡可能成為兩邊的交戰地,很多單縣縣城以及周圍十里八鄉的百姓,紛紛開始逃離,或者投奔別處的親戚,以躲避可能的兵災<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由於松江騎兵已經撤出,單縣縣城內的軍力出現真空,兩百多城防營也不得不戰戰兢兢的重新上崗,將單縣城門封閉。
這些變化,沒能瞞過鬆江軍和城衛軍。但兩邊都沒在意這點小事,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彼此身上。
短暫的一日休整後,雙方不約而同的向單縣城下靠近。
作為人數佔據絕對劣勢的一方,城衛軍最好的辦法自然是進入單縣縣城內駐防。有城牆的話,防守方的優勢會大上不少。但是,單縣縣城封閉城門、同時拒絕兩邊入內,讓城衛軍的打算落空了。而且,從全盤的戰略上來看,城衛軍也不敢這麼做。
死守的前提,是外部形勢會出現變化,或者有強援。
這兩者,劉德清的旅團似乎一個都不具備。帝國現在西北的局勢極其緊張,原山郡周圍的兵力也都被抽調走。這時候還要入城,而且又是一個城防體系不完善的小城,等於是自入死地!
松江軍只要把城一圍,斷了城衛軍的糧道,就可以等著城內自亂了。
從這個角度上講,城衛軍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學先前的燕東行,也主動跟松江軍保持距離。有一個直屬騎兵聯隊掩護,松江軍不可能輕易纏住他們,攻守的主動權都在城衛軍這邊。但是,劉德清考慮的不僅僅是戰爭的問題。
他不想在單縣問題上,向南面的松江軍示弱,而且心裡也多少抱著一些優越感和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