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支出的松江軍財政有了回流。不久後送達的兩萬斤鐵礦石,對於籌備中的松江軍第二師團更是雪中送炭。
不管怎麼看,這都是一舉三得!
因為很清楚松江的重要性,宋家不僅沒有食言,反而在訊息傳回去後,很快開始了裝運。僅僅三天之後,兩萬斤鐵礦石就從燕雲裝車。而這個時候,戰備署名下的原軍械司作坊工匠,已經在翹首以待了。一旦鐵礦運到,他們就能迅速為松江軍第二師團打造適用的武器盔甲。
眼看著,松江郡的情況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前進,但就在時間翻過新的一頁,進入大陸歷673年的1月時,一件歷史上不曾出現的大案發生了,稍微處理不好就可能影響到松江軍的威望。
松江軍,烏山府!
當初太平軍攻打這裡的痕跡,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城裡基本恢復了原有的生氣。由於年關將近,很多富戶和貴族們都變得忙碌起來,開始提前為這個不好不壞的年關做準備。
沒有人知道,一場劫難即將降臨到他們頭上。
烏山府跟寧海郡交接的邊界附近,趁著夜色,近百號人從東面偷偷越過邊界,溜了進來。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帶著海腥味,人人身著黑衣,身上揹著武器,看上去十分乾練。在兩個引路人的接應下,他們在天亮之前潛入了烏山城三十里內,棲宿在一座廢棄的土地廟內。
如果有烏山府的老人看到他們,定然能夠一眼看破這些人的來歷——東大洋上的海寇!
僅僅只有半郡之地的寧海郡,根本攔不住他們,再加上被騷擾了多年,寧海郡已經沒有了方便下手又有價值的目標,這些海寇便將主意打到了富饒的松江郡境內。為了應付他們,原松江的總督府不得不專門調派了一個混編旅團,其中甚至包括了兩千輕騎,專門對付這些海寇。
有這樣一支官軍鎮壓,海寇的確老實了很多。即便仍舊不時越境,但不管次數還是規模都小了很多,更不敢太多深入,生怕被騎兵包了餃子。
但是,太平軍的進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這讓海寇們看到了一個機會!
今天潛入的近百號海寇,就是那些蠢蠢欲動的海寇團伙中的一員。他們屬於一個海龍團的組織,整個組織約有三百多號人,大小船隻十六七艘。不僅在外海上佔了一個小島,甚至還在島上建了一個巢穴,安置了七八百號家人。
在東大洋的諸多海寇團伙中,海龍團也算是有名有號的了。
肯拖家帶口,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提高海寇們的凝聚力。但也有壞處,那就是大大增加了海寇們的壓力,不得不頻繁外出搶掠。寧海郡,已經被他們搶怕了。要麼有錢人都跑了,要麼剩下的都是有人有勢的鐵烏龜,等閒海寇根本啃不動。於是,他們盯上了烏山府的上官家。
上官家在烏山城內絕對是一個大勢力,不僅有好幾人在烏山城本地擔任官員,自身更是經營著大批田地和產業。著名的雲中商會,就是在大青關外遭到馬匪聯盟襲擊,向太平軍求援的那個,其中都有上官家的一成半股份。
若是能把上官家吞下,那少說也能捲到幾十萬金的現款!
“老三,調查的如何了?”
發話的人,是海龍團的團長張順。為了確保這次大行動能夠成功,他不惜親自帶了人出來。這隨行的近百人,每一個都是海龍團的精銳,資歷最淺的都入了夥五年。
“團長,出入的路線都已經調查完了,安全也沒問題。只要您一聲立下,今夜就能動手!”
叫老三的,是海龍團的三把手,早在兩週之前就按張順的命令潛入了烏山,調查城內的情況。為了這次行動,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說說看。”
見老三似乎很有把握,張順呸的一聲吐出了嘴裡叼著的草莖,饒有興致的詢問起來。
“這是上官家在烏山城的位置!”
老三拿起一根樹枝,在土地廟的地面上劃了起來。片刻後,一副簡單的烏山城地圖在眾海寇面前出現,隨後指著地圖道:“從東門進去,只要三條街就是上官家。至於烏山的官府,呵呵,不足為懼!”
回想起親身打探的情景,他露出了一聲不屑的冷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