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編造了陳三生私生子如何流落在外、如何跟陳家相認、如何獲得門閥暗中支援的全套經歷,而且有鼻子有眼。
到最後,訊息不脛而走,就連文武百官都傳遍了。
再半天之後,訊息順著宦官傳進了內廷,等到了晚上御宴之時,帝國的第十四任皇帝乾元基迫於壓力,不得不親自招來了紀俊臣。登基32年的經歷和理智告訴他,這件事完全是無稽之談,絕無可能。但帝國的軍情局遲遲探不到太平軍真正有用的訊息,讓乾元基下定決心要藉此事敲打一下紀俊臣。
然後,乾元基就從紀俊臣這裡,得知了最早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出現的密報。
“x年x月x日巳時三刻:林安平從太極殿中下朝會,隨後陳三生急追而來,跟林安平密談約一炷香時間,內容不詳。”
“同日:黃威位於太極殿西南第十二哨點輪值,直至酉時。”
“此份記錄於次日歸檔,標記為‘未經驗證’!”
中州傳開的流言蜚語,乾元基可以不信,但軍情局暗探在醉春樓獲知的第一手情報,乾元基卻不能不正視了。
默然片刻,他看了看面前被引以為絕對心腹的男子,問道:“你怎麼看?”
紀俊臣猶豫幾秒,謹慎的道:“臣曾經數次驗證過這份情報,可以說確定無誤。那黃威,在醉酒後的確說過這番話。但事情真相是否如此,臣覺得還有待商榷……”
這也正是他先前沒有貿然捅出來的原因,因為此事幹系太大<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若沒有真憑實據,隨便講出來只會平白結仇、惹禍上身。
坐在御案後面的乾元基思忖片刻,又問道:“此事在中州傳開後,陳家可有什麼反應?”
紀俊臣被招來對奏前,明顯做過一番功課,聞言毫不猶豫的道:“今日中午,陳三生夫人用膳時,曾詢問過此事。陳三生大怒,擲筷言道‘何曾有此事’,斥責為毫無根據的流言,並沒有其他任何舉動。”
“俊臣,朕覺得你的推測是對的,此事或許另有隱情。”
乾元基不相信八大門閥的陳家會如此不智,做出這種事。最終,他決定停止無謂的猜測,直接用最簡單的方法消除誤會,弄清真相。
那就是招陳三生覲見!
兩天來,整個中州鬧的風風雨雨,陳三生要是不知道,他這幾年的內政大臣就白當了。此刻接到了乾元基的連夜召見,他心裡有了數,嘆了口氣,坐上了馬車。
一刻鐘之後,陳三生進入了養心殿。
他雖然不知道這條訊息到底是怎麼傳開的,但卻清楚記得自己當時跟外務大臣林安平說了什麼,當即把整個過程詳細說了一遍,並且言稱可以找林安平對證。
最關鍵的一段談話說出來,紀俊臣和乾元基立即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顯然,最初黃威說的“秘聞”,拆開後全部包含在了陳三生的話中。紀俊臣身為情報中的行家,只詢問了一下當時的風向、陳三生他們跟衛兵間的距離,就大致確定了此事確實無疑。
這個真相,讓三人一時間都有點無言。
鬧得整個中州沸沸揚揚,甚至連文武百官都驚動了,最後追查原因,僅僅是一個禁衛軍無意間偷聽了一段談話——要命的是偏偏還沒聽全。
紀俊臣在首次聽到這秘聞後,幾個月來一直有派人手暗中緊盯陳家的舉動,並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情況,甚至連跟松江郡的正常往來都沒有。陳家的根基就在中州,紀俊臣不相信他們有那個能力,在軍情局的眼皮底下做出那麼大的事而又不被發現。
正因此,對陳三生的話,乾元基也是相信的。
總之,借這次流言莫名爆發傳開的機會,紀俊臣得以驗證了一個先前不敢貿然求證的訊息。但這樣一來,對太平軍的情報收集再次陷入了死衚衕。先前別管是否相信,軍情局手裡至少還有一個額外的方向。現在,陳家已經被證明不可能,那太平軍的賊首陳武,真正的背景又會是誰呢?
就在他們苦惱的時候,這條在中州爆發的訊息,也順著林家的渠道,飛一般的傳回了太平郡。
跟一致否定了這條秘聞的乾元基、紀俊臣他們不同,親自跟陳武打過交道的林家家主,以及幾位長老和大公子林允文,不約而同的拍案而起。
既是震驚,也有出乎預料,更有著謎團得到解答後的恍然!
沒有人懷疑這個看上去難以置信的答案,因為在林家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