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喝茶。”幾個年紀較小的丫頭端著盤子魚貫而入。如今鐲兒年紀大了,又定了親事,王氏再強留下了也就不美了。於是這身邊伺候的事兒,鐲兒也就略退了一步,讓小丫頭們多歷練歷練,最後把好的提上來。王氏一個當家太太,身邊總不會也不能缺了伺候的人。
出去一趟,王氏多少是有些渴的。她也顧不上品茶了,伸手就灌了滿滿一盅下肚。
伺候的小丫頭見狀,趕緊又遞了一盅到王氏手邊。只要王氏要喝茶,她略動動手就能喝到。
丫頭們的伺候都是有規矩的,怎麼體貼主子怎麼來。
可這丫頭的體貼並沒有換來王氏的悅色。她反倒是皺起眉來:“今兒沏的什麼茶,怎麼嘗著略澀。”
“回太太……”那丫頭嘴上說著回話,但並沒有說個所以然來。在王氏的注視中,她甚至急紅了眼眶。末了,她用求助的眼神看向鐲兒,小模樣可憐兮兮的。
鐲兒嘆了一口氣,但也只能上前一步:“太太不記得了麼,這個是珠大爺進上的,說是他們在書院裡自己種的茶樹炒出來的茶。”
聽聞此言,王氏自然不會挑自家兒子的不好,只是道:“這孩子,自小就愛窮折騰。”
那一旁伺候的小丫頭這才找到話題,跟了一句:“也說明了我們大爺的孝心呀。”
“可不是。這書院裡長出來的茶葉,想必會多了幾分書香和靈氣,喝起來怕也會更養人。”下頭的話,鐲兒接得幾乎是理所當然,聽得王氏格外熨帖。
王氏瞧了鐲兒一眼,又瞧了瞧那小丫頭:“好好跟著你鐲兒姐姐學,日後總得靠你們的。”一番話激得那丫頭又是磕頭下跪,又是賭誓表忠心的。
許是王氏累了,又許是她有些想法只想讓心腹知道。所以王氏屏退周遭伺候的,只留了一個鐲兒在身邊。鐲兒自是伶俐,上前幫王氏卸掉滿頭出門交際用的釵環,讓王氏也好鬆快鬆快。
“你說,珠兒的親事。我是不是得往讀書人家裡去尋思。”王氏如此道,“我記得有人這麼跟我說過。”
鐲兒拿著寬吃的木梳細細的疏通著王氏的頭髮,被王氏這麼一問也只能委婉點回答:“太太一顆心都是為了珠哥兒,選得姑娘自是沒得差的。”
規矩在哪裡放著的,王氏也不指望鐲兒真說出些什麼來。她只是自顧自的又說道:“這姑娘家家的,總是要靈巧點兒的好。不求她怎麼識文斷字,比爺們還強,但也不能爺們說什麼,她來個一問三不知。若是粗粗笨笨的,豈不是連咱家丫頭都不如的。”
說著,王氏還做了個模樣,拍了拍鐲兒的手,鬧得鐲兒滿臉通紅的來了一句:“太太……”
王氏這麼說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才見過的趙姑娘。那趙姑娘看著健壯是健壯,可健壯這詞哪裡是用在姑娘家身上的。那姑娘還生得“濃眉大眼”的,看著不太細緻……
王氏就算是想找個身子骨康健的,但也不能如此呀。滿屋子伺候的都是美人,要是真找了這麼個媳婦回來,人家還當珠兒不是她親生的呢。
想得多了,王氏很是琢磨了一陣子,終於算是盤算了個章程出來。她家兒媳婦肯定是要讀書人家出來的,粗粗笨笨的不要,但不能跟自己小姑子一般,讀書讀傻了似的,凡事都講個風雅,反倒是自家兒的身子不太康健;另外還要規矩好,女紅針黹要拿得出手,萬不能是個妖妖嬌嬌的模樣。
私下裡幾番打聽,又賠著臉面湊了許多奶奶太太的花會、飯局,王氏終於找到了心儀的人選。國子監祭酒李守中家的二姐兒。
文人和勳貴基本是兩個系統。王氏雖不明白國子監祭酒代表的具體意義,但是也知道是個難得清貴的人家,規矩和家風都是極正了的。因而這樣家裡的姐兒並不愁嫁。
李家的大姐兒許給了朝中有名的翰林家的嫡長子,不日就要發嫁。這二姐兒雖不到相看的年紀,但此刻若是不早做打算,恐怕就得落到別家去了。這些無法迴避的現實狀況,王氏想想就頭疼。
“真是奇了!”鬱嬤嬤仗著自己是鬼魂之身,略略的飄高了些許,從上至下的打量著賈珠。她道:“你們這些讀書人心窟眼兒都是怎麼長的。明明是不見得靠譜的事情,盡是硬生生的有了眉目。”
鬱嬤嬤不看好賈珠這輩子同李紈的婚事,認為是難得達成的。不想還不到半年,這事情就有了頭緒。也許是王氏自個兒千挑萬選的人選,雖說還是八字都沒有一撇的事,但王氏現在聽見個李字就格外上心。
賈珠抿了抿唇,嘴角似乎是謙遜般的扯出一絲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