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不夠,再添便是。”
“母親所言,兒子惶恐。”王氏言語裡的推脫更加讓賈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知子莫若母,當兒子的也不會不曉得自家孃親的脾性。王家人的性格自是不會去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王氏推脫一方面是因為他同李紈的關係脾性,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女孩兒的規矩確實無比重要。而他的葉兒,哪怕還是個奶娃娃,在這方面已經是差人一步了。
王氏所言也不是真的要甩手不管。之前是賈珠不提,如今賈珠提了,她自然是會插手的。畢竟一個好好的姑娘家和一個養歪了的姑娘家,總歸是一個好好的姑娘家更好。她的玉兒同葉兒的年歲差不了多少,總不能讓葉兒帶累了玉兒。相比起來,孫女和親女,那總是比親女退那麼一射之地的。
見賈珠態度不似作假,王氏也就鬆了口。不過有些話王氏還是說在了前頭:“既是你敏姑姑出的主意。那她自然是知道的,我會的只是那些我們王家教孩子的法子。可不是你們賈家待閨女的規矩。你敏姑姑是京里老太太帶大的,便是瑗兒也是,費了好些心思。她們會的那些“溼”呀,“幹”呀,你娘我可一竅不通,更別談琴棋書畫那一大堆學問了。”
“瞧太太您說的。”賈珠也趁機趕緊多說幾句俏皮話,“京裡誰不知道舅舅家的女孩兒聰明能幹,一等一的人才。我們家葉兒現在就瞧著粗粗笨笨的,性子也不夠貞靜,日後得太太調理,能趕上表妹們一成就不錯了。至於其他的學問規矩,日後再提吧。往後兒子自個兒也會上心的。”
“那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忘了你妹妹。不論是玉兒還是京裡的瑗兒。”王氏趕緊加上。在王氏眼裡,如今的賈珠是她最大的依靠。
賈珠自是理解王氏的心情,趕忙承諾道:“瞧母親說的。都是自家骨肉,忘不了忘不了!”
因提到京裡的賈瑗,王氏很有些傷感。如今離京這麼些時日,手心手背都是肉,讓她如何不牽腸掛肚。
說著說著,王氏便抹起了眼淚:“也不知道瑗兒在京裡如何,是胖是瘦。老太太雖看重她,但她畢竟是個孩子。府裡那些子看碟下菜的,不曉得她應付不應付的過來。你們那老子又是個指望不上的……”
賈珠聽著雖同樣神傷,但也得強打精神安慰自己的母親。只是關於賈葉的事情,他原本準備親自同李紈交代的,此刻也只得暫時擱置。李紈那兒自有丫鬟婆子前去告知。
這倒是陰差陽錯,算一件好事。以賈珠同李紈的關係和脾性,由賈珠親自去處理少不了又是一番風波,讓小兩口之間再添波瀾,關係惡化。可如今是下人交代,從王氏那兒來的人。李紈雖以為是她們婆媳之間打擂,心中暗恨。但孝道在上頭壓著,她也只能收拾小賈葉的東西,讓人往王氏處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