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吧。”待到賈珠情緒穩定,他直接對身邊的人說。
“回哪兒呢?”身邊伺候的只覺得氣氛不對,但又怕自己會錯了意,“是回客棧,還是回揚州?”
“豬腦子!這蘇州是還有什麼親眷故友要拜訪,還是準備遊山玩水周遊一番?”賈珠大約是心裡有番邪火,說話開口都覺得帶著火星兒。
底下伺候的也知趣,曉得賈珠不是個性子暴虐的人,所以此刻反倒是引著賈珠多說話,多發洩,不要把情緒憋在心裡。
“那咱回揚州,之前帶的東西怎麼辦?這回的物件,冷家姑娘還是一件都沒要。”小廝們還是腆著臉皮找賈珠討注意,似乎一點兒都不見平日裡的機靈伶俐。
“哎……”這會子賈珠也估摸出味來,他嘆了口氣,脾性反倒更加收斂了,“都捐了出去吧。往就近的育嬰堂送去就可。就當是給家裡人積福了。世事無常呀!”
可不是世事無常,臨到收拾東西準備出發回揚州的時候,天氣驟然陰了下來。有老練的家人出來說話:“大爺,要不咱們緩幾天在走?這幾日,月光都是濛濛的,更長了毛似的。如今天氣也陰沉了,怕是要下大雨的。”
“不妨事。等雨下下來,還不知道什麼時日才停,反倒耽誤事兒。咱們快馬加鞭的,趕著在雨下來之前就走出雨帶,回了揚州就好了的。”因開口的是家裡的老人,便是沒聽從對方的意見,賈珠也分外給對方面子“即是天氣要不好了,就應該早點往家裡趕。家裡太太、姑太太,還有大奶奶都等著呢。沒得讓女眷擔心。”
江南這一帶,下雨許多時候都是因為南邊海上吹來的潮溼海風所致。所以這雨一下便是一片。賈珠先前的盤算雖好,但是周遭一片都是大雨,所以還是逃脫不了淋雨的遭遇。臨近揚州城的時候,賈珠一行人還正好被一場瓢潑大雨給澆了個正著。
“你這孩子,即是下雨,怎麼也不緩緩再回來。”自收到賈珠一行人要回來的訊息,王氏便揪著心,生怕一路上有個什麼的不好。如今見賈珠被大雨淋了個正著,更是擔心得不得了。
因為雨大,賈珠身上的蓑衣根本就是個擺設,內裡的衣服同蓑衣一起都被淋了個透溼。
“珠兒給母親,姑姑請安了。”賈珠不以為意,還轉著身子給長輩打量,“下雨沒什麼的。這不原模原樣的回來了麼。”
王氏紅了眼眶:“黑了,也瘦了……”
一旁的賈敏見這母子兩個都是一副不著調的模樣,趕緊笑嘻嘻的打岔說:“趕緊下去換衣服去吧。帶得家裡一地水和一地泥。跟個泥猴子似的也好意思往長輩跟前湊,可別帶壞了你寶玉弟弟。”
王氏也反應過來:“對對對,衣服裡裡外外都要換,頭髮也得攢幹,溼氣上身了可不是鬧著頑的。”
“您兒子體格健壯著呢。”賈珠依舊對著王氏嬉皮笑臉。
王氏做出要教訓人的姿態:“鬧什麼呢!當這是鬧著頑的呀,要是害了病,你就曉得厲害了。”怕賈珠不當回事,王氏還囑咐說“下頭準備的薑湯一定得喝完,可不能嫌味怪!”
賈珠畢竟不是三歲的娃娃了,這些事哪裡需要長輩千叮嚀萬囑咐。待到把自己收拾得一身清爽,賈珠再去同長輩們回話。這一路的經歷少不了同王氏她們說,畢竟妙玉是個女孩子,他對妙玉的處境沒個好法子處理,不代表這些在內宅混處精來的主婦們沒有辦法。
聽完賈珠所說的妙玉的相關情況,王氏同賈敏都唏噓不已。王氏還只是對當年冷家的豪富感概萬千,而賈敏的感觸則更深。
林家同賈家來比,算是地地道道的讀書人家,這清貴之家的閨女有多矜貴,賈敏絕對比王氏瞭解更多。越矜貴,要求就越高,如今妙玉的境況很是不妙。
“要不咱們把這孩子接出來?就當多養了個閨女。日後賠上一副嫁妝也不是什麼大事。”王氏因懷著身孕心腸比以往軟了許多“好好的姑娘家吃齋唸佛不是個事兒。”
賈敏則想得更多:“這還真不是一副嫁妝的事兒。咱們師出無名,冒冒然把她接出來反倒不好。到時候怎麼教養,親事上怎麼說,都是問題。一個不好,關係的可是一個姑娘家的終身。他們那樣的人家,又是父母早前託付的,那孩子在蟠香寺那樣的地方長大,最少名聲上是無礙的。”
“可那些個尼姑怎麼知道教養閨秀。”王氏最不耐煩那些讀書人家的窮酸規矩,“寺廟裡養大的,便是名聲再好,一點兒閨秀該學的都不知道,日後的前程能夠怎麼辦?她又不是我們這個年紀,吃齋唸佛能博個慈悲的好名聲,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