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國策(2 / 3)

小說:相見歡 作者:非天夜翔

對此您有什麼想法呢?”費宏德說,“老夫走過許多地方,也與各國帝君、權臣談過,其實大家對未來,都並無一個確切的辦法。”

“人生在世,不過是百年。”段嶺笑了笑,說,“能保住自己活著的一百年中不出岔子,便已是不易,身死後的天下該如何,沒有應對之策,倒也尋常。”

費宏德也笑道:“所謂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正是如此。”

段嶺說:“小時候讀《虞史》,見虞帝說,‘我要這天下,能有一種自行運轉的方式,就像一輛車,哪怕無人駕馭,也將沿著道路行走’。”

“李慶成確實是雄才大略者。”費宏德答道,“終大虞一朝帝君之能,無出其右。”

“但最後他沒有想到。”段嶺說,“國內盛世昇平,到頭來竟是被外族入侵,擾得中原元氣大傷,最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四分五裂之地。”

費宏德沒有答話,只是跟隨段嶺,在長街上慢慢地行走。

“我倒是在想。”段嶺說,“有沒有一種辦法,能讓這個國家的財富、糧食,不那麼依賴於土地?”

費宏德答道:“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段嶺說:“土地,僅是溫飽需要,天下耕種者佔七成,除了耕地出產糧食外,他們無事可做,且一輩子都被綁在土地上,就要受到士族與地主、豪強的欺凌,被朝廷收稅。”

“正是<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費宏德說,“但不種地,您要他們怎麼辦?”

“跟隨牧相學習政事時。”段嶺答道,“綜合歷年收成所得,我發現一個現象,許多時候,糧食都是夠吃的。四成人耕種,便可養活長江南北的大部分人。更多的人沒有土地,或是懶惰,或是想做工,卻無事可做,成為流民。”

“這是一個方向。”費宏德說,“曾從史書上讀過,大虞盛世之時,工商業發展繁榮,中原江山穩定。但只要有產出,就必定會有消耗,若無消耗,工、商這兩個行業,依舊難以立足。”

“我們眼下就有好幾位鄰居。”段嶺說,“我覺得不妨試試,不如就以鄴城來試,費先生覺得如何?”

費宏德笑了起來,答道:“甚好,待我前去起草提案,屆時供您過目。”

段嶺說:“一起來吧,若能讓河北郡活過來,再慢慢地推廣到江南,過程必多阻礙,但只要方向對了,應當沒有問題。”

正好有近兩萬流民湧入了河北,段嶺要在明年一年之內,以河北的資源養活這多出來的兩萬餘人,與原本鄴城、河間兩地的住民,同時發展本地的工商業,儘量在離開之前,將河北郡盤活過來。

晚飯前,段嶺又去城門看了一趟,流民正在進城,王鉦派人嚴加把守,分別安置在鄴城的舊城廢墟內,並設立了派糧點,與鄴城新城隔著一道城中內河,並派人看管巡邏,以防有不軌之徒在城中四處偷雞摸狗。

流民身上有不少還是帶著錢的,段嶺便吩咐先以官價抵押,換糧給這些南下的老百姓,收了些鹿茸、人參等物。

當夜,段嶺便與費宏德開始起草開春的一系列提案。若換個人,這個冬天貓個冬也就過去了,但段嶺不一樣。

他不得不承認,跟隨牧曠達的那短短一年裡,自己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治理一座城就像冶煉一把劍般,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換了別的人來,毫無頭緒。但他段嶺就可以。

先將預備事宜分發下去,根據土地賬目,實際統計開春可耕地面積,預估產量,再以往年畝產劃三六九等田地。鄴城好就好在,耕地俱是官府的,並無士族把持,只因當年遼國打了一場,元人又輪番來襲,地主們都席捲細軟,逃往南方去了。

要夠吃,還得再開荒,於是要統籌田地,估測產量。除農業外,漁、林、果樹、麻、礦等產業也需非常複雜的統籌。

費宏德則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開列出各國各地,足可支撐一城基礎的工業,包括加工、釀造、鍛冶、紡織、提煉、手工等等產業,幾乎是包羅萬有,並考慮地形地貌與原材料產地,開列了從高到底的優先順序。

段嶺看到費宏德的報告時,不由得慶幸自己竟然有這麼一個智囊。費宏德也不貪圖錢財,錢夠用就行,吃也吃不了多少,偶爾與鄭彥小酌兩杯。段嶺甚至不知道怎麼謝他。

不知不覺,武獨居然已去了十七天,已是臘月了,段嶺開始還在擔心,但中途一名淮陰軍給鄭彥捎信時,居然捎了一封武獨的家書回來,告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