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安樂的,這是第二個。
所以佛陀剛開始的時候,先讓我們心中產生一個安住力跟引導力,把這兩種善根確定下來。
當我們的心中有智慧的觀照,有一種願望以後,佛陀開始處理我們業力的問題,佛陀開始施設法門讓我們斷惡修善,所謂的懺悔業障,積集資糧,開始處理無始的業力,比方說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這些就是在處理業力的問題。
但是你在處理業力問題之前,要先建立內心的善根,就是“發心”跟“正見”這兩塊。我們從人天乘的修學,從流浪漢,至少我們的生命得到一個明確的確定:佛陀的保證,至少你不墮惡道。所以五戒十善的第一班車,就是運載我們離開三惡道趨向了人天。
所謂的不墮惡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不管你今生做了什麼,只要你開始修學佛法,如法地操作五戒的方法,我們待會兒會講包括懺悔業障、積集資糧這一塊,只要你如法地操作,一定不墮惡道。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因為這個業力,只要你不刺激它,它不能得果報,當然你必須改變你的思想。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揹負了很重的罪業,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過去生做了什麼。但是合理地推論,我們應該都造過很多重大的罪業,所以到現在末法時代還在流轉。但是隻要你肯吃藥,你就可以改變,因為佛陀是大醫王。只要我們在死亡到來之前,如法地吃藥,起碼能夠把最重的病——所謂三惡道的病治好,所以人天乘不保證你一定往生,也不保證你能夠解脫,但起碼保證你不墮惡道。它能夠讓我們的罪業沒有得果報的力量,這個種子讓它枯萎,讓它暫時沉澱下去。所以不要小看五戒十善,起碼它讓你的未來生命,達到善得人身、六根具足,這是一個起碼的標準。
我們來看講義。
前面講到大妄語的因緣,這個地方講小妄語,它有六種因緣成就犯罪,我們把它念一遍。
小妄語包括:兩舌、綺語、妄言、惡口這四個過失,它是屬於輕罪。輕罪有六個條件:
第一個,你妄語的物件是一個人,特別是一個聽懂你說話的人。如果小孩子年齡太小,他聽不懂你說什麼,這個不能構成犯罪,要有一個聽懂說話的人。
第二個,人想。你很清楚他是個人。
第三個,你違想說。你所說的言詞跟心中的想法是違背的,這個地方針對小妄語。
第四個,知違想說。你自己也知道違想說,換句話說,你有欺誑之心,不是一時的誤判,你是故意的一種欺騙。
第五個,言了了。表示你是講得清楚明白,不是一個暗示的方式。
第六個,對方理解。這個業就成熟了,就成就了,叫作小妄語。
辛三、犯戒輕重
妄語戒有大妄語跟小妄語。
(一)大妄語
向人說證果乃至羅剎來到我所,彼領解——上品不可悔罪。
這個上品不可悔,叫作破戒了。也就是說,殺盜淫妄一旦破戒,就有墮三惡道的可能性了,任何一個上品不可悔罪的業力,只要臨終被刺激出來,都會墮三惡道。
大妄語的過失有兩個:第一個,是說自己證果,就是妄談自己的果證;第二個,就是說“羅剎來到我所”,這是妄談感應神通。這兩個是很嚴重的過失。
在《楞嚴經》講到這兩種過失,我們解釋一下,為什麼大妄語的嚴重性,它不輕於前面的殺盜淫。佛陀說,殺盜淫這三種過失,會讓你未成不成,就是尚未成就功德時,你要成就的功德,因為犯殺盜淫,就沒辦法成就了;但是大妄語會讓你“既成必失”,你本來唸佛念得非常好,乃至於成就唸佛三昧,因為大妄語,你的功德一定會失掉,大妄語會讓你功德成就了也會失掉。
為什麼它的過失這麼嚴重呢?《楞嚴經》提出兩點:第一個,你講自己的果證,擾亂眾生學佛的因緣。我們尋求佛法有兩種情況: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以後,以法為師。佛陀在世時以人為主,因為佛是圓滿的,佛陀怎麼說,我們依教奉行,沒有第二句話。但是,圓滿的佛陀滅度以後,就不能以人為師,要以法為師。
也就是說,在末法時代的修學,法重於人。當然我們皈依法,也得順便皈依人,因為法跟人分不開,佛法是賴人來弘傳,但是它的重點還在法。你今天說,你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很容易造成一種個人崇拜。本來這個人要依止海公師父修學成就,另外一個人依止懺公師父的法而成就,結果你說你是初地菩薩,這些人就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