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8集《佛法修學概要》(1 / 5)

小說:佛法修學概要 作者:妙音0

《佛法修學概要》最快更新 [aishu55.cc]

丁二、八種發心分二:戊一、引言;戊二、分述

戊一、引言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十八頁,我們講到第二科,八種發心。

佛陀出世以後,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就像一個無止盡的水流。這說明什麼事呢?就是我們的生命不是今生才開始的,而是曾經有很多次生命的經驗。然後到了現在是關鍵時刻了。我們從過去的生命經驗中,享受過很多的快樂,當然也承受了很多的痛苦,但這些都過去了,快樂跟痛苦的果報都是一時的。問題是,快樂過去了,痛苦也過去了,我們內心卻留下很多的痕跡。人生會留下痕跡,留下很多的妄想,是因為我們在享受快樂、承受痛苦時,打了很多的妄想,把這部分留下來了。這部分我們需要處理,不管你願不願意,你一定要繼承你過去的妄想。

歷代祖師聖賢把我們內心世界分成兩塊:一個是人心,一個是道心。我們曾經在很多的五欲當中享受快樂,但是也留下了後遺症,留下了很多的妄想執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修行很困難,佛號經常被妄想幹擾,當初享受快樂時沒有發菩提心,讓我們陷進快樂當中,今生留下後遺症。這是人心這一塊。

第二個,我們也曾經在聖賢的教示裡面熏習,苦讀聖賢之書,苦修聖賢之道,也留下美好的一念道心。所以人生也不要那麼悲觀,不一定要完全否定你的過去,你的過去也做出一些好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道心。我們現在什麼都有,好的、壞的都有,所以你的來生有無量的可能性,看你怎麼做。

從淨土宗的角度,我們要想辦法把人心這一塊壓到最低,把道心這一塊慢慢地強化起來,才能夠達到臨終的正念。因為你平常是什麼念頭,臨終就是什麼念頭。蕅益大師說,我不相信你平常起顛倒,臨終突然就有正念,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合乎心念的等流性。所以平常的功夫才能夠引導到最後臨終的正念,我們必須在平常的修行中,在我們內心世界要有一個操作的方法,叫作調伏力跟引導力。你要好好地引導你的心念,調伏你的心念,讓道心增長,讓人心降低。

這跟修福報沒有關係。如果你只修福報,沒有心地法門,你的思想不會改變的,因為你沒有做出改變,它就不會改變。按照正常人的軌則,再來人的情況我們不講,慾望的勢力是超過道心的勢力,古人就有明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個人不自我調整,很容易往下墮落。這說明了我們過去生放逸的時間多,在聖賢之道修習的時間少,所以我們的心態要調整才可能往生,如果不調整,正常情況是往下墮落的。

在調整之前,先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定位,到底要下哪一方面的功夫。所以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現在是什麼水平,然後哪些要加強,應該多一點調伏,還是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引導。佛法完全是個人化的。諸位要知道,雖然一部《楞嚴經》講完,一部《佛法修學概要》講完,只能做通途的原則性說明,怎麼操作,你要把它消化成你個人的,這是關鍵。因為佛法修學都是根據你的病,而每一個人的病不一樣,你要先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這很重要。因為你的時間很少,法門太多。所以我們在真實地做調伏跟引導之前,先講八種發心,看你現在的水平是停留在哪一個階段,先了解自己,然後再做調整。

戊二、分述分四:己一、邪、正;己二、偽、真;己三、小、大;己四、偏、圓

我們來看看。祖師把我們的心態分成八種:

八種發心──邪、正、偽、真、小、大、偏、圓。

我們雖然在一起共修,但是內心世界有八種不同。當然在臨終之前你都有資格調整,都可以換跑道,在死亡到來之前你還有機會。

己一、邪、正

我們先看第一對,邪正的差別。請合掌。

在佛法修學當中,有些人的發心是錯誤的,就是他已經往邪惡的方向走了,自己可能不知道,已經走上一個通往三惡道的跑道了。他是怎麼回事呢?有一種修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他整天在外面動來動去的,從來沒有在內心當中做一種調伏跟引導的工作,這個結果就嚴重了。因為我們的煩惱是重的,慾望是重的,從生命的經驗當中,我們放逸的時間多,修學聖賢之道的時間少。這樣子他的內心有幾種可能:第一個,多求利養,追求物質享受;第二個,有些人對物質享受看得比較淡,他喜歡別人恭敬讚歎或好名聞。利養跟名聞有可能是他今生的追求、今生的因緣;稍微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