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處末位的大臣跨眾而出,“臣有本奏!” 朱由哲看了那大臣一眼,身材高瘦,雙頰凹陷,臉上帶著明顯的病態白。他之前並沒有見過,於是把目光投向朱由檢。 朱由檢淡淡說道:“餘應桂,現為兵部右侍郎,三邊總督。本應該前往西安總領陝西軍務,但被你叫止了。” 說到這裡,朱由檢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他於崇禎四年被彈劾入獄,剛被放出來。” 朱由哲頓時一愣。 呵! 在牢中直接被關了十三年,怪不得一臉的蒼白。 朱由哲定了定心神,“餘愛卿請說。” 餘應桂拱手道:“陛下,賊眾號稱百萬,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滅,請調天下鎮將入京勤王。如吳三桂、高第、左良玉、唐通、周遇吉、黃得功、曹友義、馬科、張天祿、馬岱、劉澤清、劉良佐、王光恩、土國寶等人率部齊赴軍前,會師於真保之間,與賊決戰於京師之外。” 真保指的是真定和保定二府,乃南進京師的必經之路。 李邦華微愣,忍不住問道:“如此多的人馬,如何統領?” 餘應桂朗聲道:“督撫之外,加一督帥,如南兵部尚書史可法,薊遼總督王永吉等皆可,由其協調諸軍。當然,李兵部亦是合適人選,只不過您沒有直接指揮過大軍,難免……” 餘應桂沒有繼續往下說,但意思很明顯,需要一個足夠資歷,並且有指揮大軍的人來擔任督帥。 這一點,李邦華不合適。 另一個大臣站出來,“臣附議!” 朱由檢道:“工部尚書範景文!” “臣附議!” “兵部左侍郎金之俊。” “臣等附議!” “戶部尚書倪元璐,吏科給事中吳麟徵,最後一個是新建伯王先通。” 知道朱由哲並不認識這些人,朱由檢給他一一介紹他們的官職和姓名。 聽到這裡面竟然有個勳貴,朱由哲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王先通他知道,是陽明先生王守仁的曾孫。 在李自成進軍京師之時負責守衛通州,因拒不投降而被闖軍挖舌剖心,斬首示眾,用以祭旗。 “臣反對!” 這時,一個響亮的聲音突然響起。 朱由檢臉色微怔,說道:“吏部尚書李遇知。” “臣亦反對!” 這個朱由哲認識,是戶部尚書蔣德璟。 李遇知看了蔣德璟一眼,出列道:“陛下,餘應桂忠心可嘉,但其久在獄中,對朝廷之事並不完全清楚。如其所提之總兵馬科,本就在京營之中。周遇吉為山西總兵,馬岱為紫荊關總兵。皆駐防要處,如何調其到京師勤王?” 李遇知看朱由哲沒有說話,繼續說道:“而天下之賊又非只有李自成,還有張賊獻忠,肆虐湖廣。若調左良玉、黃得功、劉良佐等將北上,那南地便再無防守之兵,後果不堪設想。” 朱由哲輕輕的點了點頭,李遇知所說的有道理。 按時間來算,張獻忠目前還未進入四川,正四處流竄。若調兵北上,他極有可能會回兵向東,攻下南京。 那時,就算想逃到南邊,恐怕也做不到了。 但這樣置之不理,到時候張獻忠入蜀就不可避免,同樣也是大禍。 希望堵胤錫那邊來得及吧! 朱由檢在心中暗自祈禱。 “蔣戶部,你為什麼反對?說說你的理由。” 蔣德璟拱手道:“陛之前下令臣查檢府庫,臣發現京師,包括通州之儲糧最多可供京營十四萬將士三月之用。若各地兵馬來京,糧草難以補給,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朱由哲沉默著,似乎有點理解為何崇禎皇帝既沒有南遷,又沒有招四方之兵來京師勤王了。 因為無論是餘應桂、範景文,還是李遇知、蔣德璟,他們的提議從各自角度上看似都有道理。 有選擇困難症的崇禎皇帝最後只能什麼都不做了。 只不過京師能有可供十四萬將士三月所用的糧草也算是挺多的了,畢竟在他看來,京營絕對不可能有那麼多兵卒。 有一半,那糧草就能支援半年,足夠了。 想了好半晌,朱由哲最終道:“南邊之兵暫時不動。發詔,讓唐通、劉澤清等北地諸將來京勤王。另外,加封馬士英為鳳陽總督,統率淮河之西、以及河南所有人馬。北進宛洛,牽制陝西闖軍。” 朱由哲把那些人的奏疏做了一些改變,把牽制闖軍的任務交給了馬士英。 唐通就在薊州,他是肯定會來京師的。至於劉澤清,他肯定不會,那正好找到收拾他的理由。 這時,朱由檢突然想起一人,“李兵部,你知道高傑現在在哪裡嗎?” 京營,校場。 千餘名大漢將軍開道,數百個錦衣衛團團護著,上百個內侍太監隨從,朱由哲前來檢閱京營了。 前方跪著定國公徐允禎,成國公朱純臣,英國公張世澤,襄城伯李國幀等諸多勳貴。 “諸愛卿,平身吧!” 朱由哲拿出花名冊,“定國公,你主掌三千營。朕看上面寫三千營有兵卒一萬兩千,馬兩萬六千匹。都拉出來,讓朕看看吧!” 徐允禎頓時怔在當場,“聖上,都拉出來?” 朱由哲盯著他,“有問題嗎?” 徐允禎連忙搖頭,“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