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甲申德州事變(1 / 2)

小說:進擊的崇禎皇帝 作者:太白醉

出天津,過靜海,至青縣、興濟,在滄州與楊御藩會合。 令其和馬進忠兩人率五千士卒暫時留守,以接應將來回撤的張家玉和王燮所部,楊衍和秦翼明護駕。 兩行人,一路乘船,一路步行沿河岸隨行,路上難民無數。 兩日,至安陵吳橋,朱大典親率兩萬精兵前來護駕。得知闖將郭升,以及劉良佐聚兵兩萬餘,就駐紮在距吳橋不到百里的故城。並於一日前,突然渡河,襲取了運河之南的武城。 武城屬高唐州,和運河北的故城相對。兩城跨越運河,正卡在德州和臨清之間。這分明是想阻止崇禎皇帝離開啊! 朱大典看朱由哲臉色有些難看,連忙道:“陛下放心,臣已派柏永馥為將前去武城,相信不久就能克復武城。” 朱由哲想了想道:“倒也不急。” 看朱大典面帶疑惑,朱由哲道:“賊軍就兩萬人馬,目的在於攔截朕南下。若朕不從水路,而從陸路走。武城賊軍本就深入山東,心中惶恐,知其攔截無用,自會退回北岸。” 朱大典臉色難看,“陛下,此舉不妥。” “嗯?為何不妥?是你覺得賊軍不會主動撤離嗎?”朱由哲看向朱大典。 朱大典搖了搖頭,“陛下,您是天子,天子重威嚴。您可以走陸路,但不能是現在。如果幾個小賊就能逼的您繞路南下,那天子威嚴……” 朱由哲皺了皺眉頭,想了一會道:“朱愛卿言之有理,那便遂了愛卿吧!” 朱大典抱了抱拳,“陛下,吳橋城小,請您隨臣移駕德州。目前那裡一切都已準備妥當了。” 朱由哲點了點頭,看向岸邊站立著的眾人,“那些人是?” 朱大典道:“稟陛下,都是德州本地的一些官員,還有臣帶來的一些武將。” 朱由哲頓時想起一事,問道:“謝升、趙繼鼎、盧世榷三人在嗎?” 這三人都是致仕官員。 謝升,曾官居吏部尚書,拜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他之所以被去職,是因為他洩露與滿清和議的事情,以及私下詆譭崇禎皇帝。 趙繼鼎,在其擔任福州推官期間,主掌刑獄的他頂住壓力,平反冤假錯案,重懲有罪之人。鐵面無私,不講人情,時人皆稱其為“趙鐵面”。官職最高時為浙江巡按御史。 明末,吏治混亂,很多御史不認真糾察官吏,各種搪塞聖聽。 崇禎皇帝在翻看各地外派御史的評價冊薄時,決定將普遍好評的御史勒令停職,理由是他認為只有不認真糾察的御史才會受到下面官吏的普遍讚揚。 然後,趙繼鼎就以這種原因被罷免了官職。 盧世榷是天啟年間的進士,曾官至戶部主事,監察御史,以病還鄉。 他們三人都是德州人。 之所以想起他們,是因為京師失陷之後,李自成派遣郭升征討山東,德州很快便失陷。 以謝升、趙繼鼎、盧世榷三人為首,秘密串聯明朝舊官、富商鄉紳,趁郭升率部南下,起兵討賊。 一戰收復德州,誅殺大順官吏數十名。 後聽從秀才李韞玉的建議,打出“擒賊復明”的旗幟,以為崇禎皇帝發喪的名義,書寫《討賊檄文》佈告天下。 接著,起事隊伍出兵,又接連收復景州、故城、東光、武邑等地。而附近州縣紛紛響應,殺大順官吏,攻擊大順軍隊。 聲勢浩大,甚至蔓延到山東、河北,晉北等地,史稱甲申德州事變。 而尤其令人稱道的是,這次事變發生在山海關之戰前,是少有的在闖軍佔據絕對優勢時還敢起事的地方。 有些史書記載,這場事變和謝升沒有多大關係,主事者是趙繼鼎和盧世榷。但因為謝升以前官職最高,所以才將他推了出來。 在朱由哲看來,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謝升此人,很滑。 路振飛彈劾謝升,稱其為九尾狐。 給事中王士嶸把他和溫體仁、楊嗣昌、薛國觀並稱為四凶。 同時代的黃景昉評價他非端人,城府深阻,理解不了他為何會私議崇禎皇帝。 謝遷稱他為巧宦,說他苛求無關輕重之人。 這樣一個人,朱由哲不太相信他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綁在一場基本上不可能勝利的起事中。 畢竟,當時闖軍主力並不在德州,而不是沒有。 後來山海關之戰,闖軍大敗,而這場戰事也救了他們。但謝升卻在六月派人到京師向清廷奉表投降。 清廷也很看重謝升,讓其入內三院,與馮銓、洪承疇共理機務。 期間,南明派出左懋第、陳洪範率使團赴京與滿清議和,見到謝升,他有時穿滿清服飾,有時穿大明的衣冠,默然忸怩,更是數次請求歸鄉。 不久後,謝升病逝於京師。 後來乾隆給他蓋棺定論,入《貳臣傳》。 朱大典聽到,連忙道:“他們三人都在。陛下,謝德州知您前來,特意清理了院落,您今夜的安歇之地就在他家。而且,謝家剛發生一件喜事。” 德州是他的家鄉名,姓後加地名,只能是在當地影響力巨大的人才配有的榮譽。 朱由哲疑惑的抬頭看向他,“喜事?” 朱大典連忙點頭,“前幾日,謝升的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