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糧價是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的。 以米價為例。 崇禎五年,江南松江府一帶,白米每石的價格是一千二百文,銀價在一兩銀子上下。 崇禎十一年到崇禎十二年,米價頓漲,一石米的價格在三千文左右,比著崇禎五年上漲了兩倍半。 崇禎十五年,銀貴錢賤,一千文錢不過抵擋四錢幾分銀。米價更是高漲,達到每石五兩銀子上下,比著崇禎五年漲了五倍不止。若是按銅錢算,更是漲了整整十倍。 而大明一朝,北方的糧價是普遍高於南方的。 到了崇禎末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據明末史學家李清所寫的《三垣筆記》中記載,北京周邊地區的糧價那時達到了驚人的九兩九錢五分銀子每石,比同時代的南方糧價高了差不多一倍。 這樣高的價格,若是守城幾個月,會有多少人會餓死?當時,京師每個人恐怕都巴不得李自成早日破城呢! 所以,穩定糧價才是第一位的。 抄了那些勳貴的家,斬了陳演和魏藻德等人,又令錦衣衛奔赴他們老家查抄。崇禎皇帝是真沒想到,他們會那麼富? 以陳演為例,他老家有良田二十三萬畝,宅院、家僕無數,各種財物折算成現銀接近八十萬兩。 而這些銀子,朱由哲沒有讓他們直接運來京師,而是折價成銀子,然後去江南換成糧食,運來京師。 一兩銀子一石,每賣出一石,朝廷就會虧三兩銀子。但看著他們所有人跪下高喊萬歲,朱由哲便知道這件事做的值。 民心,是可以爭取的。 朱由哲擺手讓他們起來,繼續道:“在你們之中,或許就是降為一兩銀子一石,仍舊有人買不起。那也沒關係,強壯的可以協助守城,幹一些雜事,朝廷會給予一定的補助。” 朱由哲看著有所意動的眾人,繼續說道:“若身體弱病,幹不了事情的,也沒關係。從明日起,朝廷會增開二十個粥場。不能讓你們吃飽,但也不會讓你們餓死。朝廷是不會棄你們於不顧的。還有……” 朱由哲頓了一下,繼續道:“城內有足夠的藥材,朕會讓太醫院的御醫去御藥房坐診。若你們生病了,可以找他們免費診治。至於藥材,也都會按照最低的價格開給你們。” “其他的,守城期間的衣食住行,朝廷也會盡量滿足你們的需求。當然,因為京師被圍,可能做不到一切令你們滿意,但朝廷會盡力。” 朱由哲叫道:“金聲、邵宗元,上前來!” 兩人走上前,抱拳拜道:“微臣在。” 朱由哲點了點頭,面對那些百姓道:“諸位應該知道,前些日子,朕把京師分為一百零八坊。設定大小坊主無數,專司管理各坊百姓。” “眼前的這位名叫邵宗元,他便是管理各坊的大坊主。而這位金聲,則是負責維持城內治安和監督這些坊主的。他們的辦公的地點就在原先的戶部衙門,若你們有不能解決的事,可以找他們幫你們解決。但若各坊主能解決的,就不要去麻煩他們了。” 遠處,一隊騎兵護著一輛馬車趕來。 布簾掀開,是太子朱慈烺。 看到崇禎皇帝,朱慈烺歡快的打招呼,“父皇,父皇。” 朱由哲笑了笑,招呼他上前。 兩邊百姓讓開道路,讓其靠前。 朱由哲將他拉到高處,和自己站在一起,面向眾人道:“這是朕的嫡長子,也是大明太子朱慈烺。試問,哪有父母不愛子女?若朕真的想要放棄京師,一定會帶他離開。但現在他和皇后會一同留在京師,和你們一樣。為何?因為朕覺得京師能守得住,覺得朕將來可以解京師之圍。” 朱由哲掃視了一眼寂靜無聲的眾人,“朕希望你們能相信朕。或許以前朕做的不夠好,令你們失望了。但現在朕知錯了,朕願意改正。所以,希望你們能給朕一次機會。聽朕的話,不要出城,把解圍的事交給朕。” 眾百姓皺眉沉思,沒人再說話。 朱由哲也不再多言,面向城頭防守計程車卒道:“若京師被圍,你們首當其衝,死傷在所難免。” “朕在此許諾:若你們不幸戰死,你們的家人可以得到五十兩銀子的撫卹,十畝良田的獎賞,你們的子女可以免費進入縣學,你們的父母由朝廷贍養。若你們受傷了,手斷了,腿斷了,不能再勞動了,朝廷可以養著你們。” “參與守城的兵卒,在守城期間,所有人雙餉。同時,殺敵一人,賞十兩銀子。傷敵一個,賞二兩銀子。有斬將、奪旗等重大立功表現者,賞千兩白銀,直升三級。” 眾士卒歡呼,跪下行禮,“謝陛下!” 朱由哲揮手讓他們起來,“朕只要活著,此諾絕不相負,否則天打雷劈。” 百姓散去。 朱由哲長舒了一口氣,這時也完全放鬆下來。 李邦華看著,心中佩服萬分。他相信,這時就是趕那些百姓走,他們恐怕都不願意走了。 一兩銀子每石的米價,就是找遍整個天下都找不到。況且,出外還要面臨各種危險。 此舉,穩定了民心。高規格的賞賜,又穩定了軍心。 只要民心、軍心穩固,京師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