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要求(1 / 2)

小說:進擊的崇禎皇帝 作者:太白醉

儒釋道構成了華夏文化最基本的信仰。

而當朱由哲把那些道士、和尚鼓動起來時,就決定了眼前的局面。

道士祈福加持,和尚超度亡靈。還有湯若望領著一群傳教士在城頭傳教,讓上帝保佑這群可憐的人。

起初,三教還能和平共處。

但當那些道士、和尚發現這群來自西方的洋毛子竟然在城頭髮展大量信徒時,徹底不淡定了。

平時只在寺廟裡唸經的大和尚們紛紛登上城頭,傳道誦經。

那些道士做的高等一些,他們給傷者治傷,甚至親自持劍上城禦敵,閒暇時候再給那些將士解解籤,算算命,在城頭莫名的受歡迎。

而湯若望這一群人完全走的另一條路線,他們發《聖經》,送物品。雖然書被大部分士卒直接當廁紙用了,但那些送的物品他們卻來者不拒。

每當湯若望來時,都圍了一大群人,把他當成了散財童子般的存在。

三教彼此爭奪信徒,甚至還在城頭辯論和爭吵,那精彩程度不亞於一場大戲。

普通士卒是樂意看的,但這樣的舉動卻引得一些守將的不滿。闖軍雖然暫時停止了進攻,但不知何時就會重新攻來。

這樣亂糟糟的場面,是極其擾亂秩序和影響軍心的。

左軍都督楊崇把這樣的情況上報給了李邦華,讓他下令禁止任何除守城將士外的其他人登上城頭。

李邦華又把這件事交給了張煌言,讓他去處理。

張煌言想了想,覺得當時是崇禎皇帝親自下旨讓這些和尚、道士、傳教士協助守城的。

如果禁止他們上城,必須由太子出面。

張煌言將太子將要上城慰問兵卒的訊息告知了齊明,並親自教了他該說哪些話,該怎麼說?

果然,聽了齊明的抱怨,朱慈烺眉頭緊蹙,看向陪同的楊崇,“楊左督,本宮可以下這道旨意嗎?”

楊崇忙抱拳道:“陛下不在,殿下監國,您的旨意等同聖旨。”

朱慈烺點了點頭,“那本宮下這道旨意,禁止所有無關人等上城。但那些大師、仙師為大明效力的心卻不能辜負。蒼水,便由你負責和他們解釋吧!對他們進行妥善安置。”

張煌言微微欠身,語氣激動,“臣領命!”他早就想把這些人趕下城了。

要知道靖康之恥中汴京失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郭京自稱身懷道術,能施“六甲法”,可生擒金將退敵。

關鍵是宋欽宗及樞密院同知孫傅都對此深信不疑,不但授予郭京官職,賜下金帛數萬。而且還真讓他從城中招募七千多市井無賴,開宣化門出戰,讓他施展六甲之法。

結果是,這位郭京大仙師的六甲神兵瞬間被金軍打崩。郭京趁亂逃走,金軍順著宣化門攻入汴京,靖康之恥由此開啟。

張煌言熟讀史書,對這些鬼神之事十分反感。覺得雖然他們上城確實能幫上一些忙,但長久下去,肯定弊大於利。

當崇禎皇帝未離京之時,他便向崇禎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擔憂。

崇禎皇帝當時說,雖弊大於利,但至少得先守住城池,便沒有采納。但他給張煌言留下了一道聖旨,讓他等合適時機時便可將所有道士、和尚、傳教士全部驅趕下城。

目前,太子親自下旨,那道聖旨便不用再亮出了。

張煌言早就想好了他們的去處。

讓那些大和尚去難民營熬粥,誦經,好安撫他們的心情。讓道士去太醫院,幫忙醫治傷者。至於那些傳教士,湯若望對天文、地理、甚至製作火炮都有經驗,讓他們去教授學子。

反正,不能讓他們在城頭妖言惑眾。

齊明在前方引路,朱慈烺順著城牆一路視察。

他個頭不高,但長相極好,而且為人溫和。不時停下和將士們聊天,問問他們需要什麼,一路引得讚譽無數。

等到天色變黑,朱慈烺在城頭和士卒們一起用了飯,這才啟程回京。

第二日,大明日報登報了太子和齊明的對話,以及處置的結果。

一個是,已經查出是何人將劣米摻入良米中供應給士卒的奸商已經查到,巡街示眾後斬首。

約定,今後每日會向城頭運送五百桶水,兩百桶解暑的綠豆湯。

想吃御廚坊的糕點,滿足,每人兩塊。

想吃肉,今後每十天一次。

想進宮看看,滿足。選出守城有功的二百將士,准許他們入宮參觀。

想喝酒,拒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