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半晌,阿山看向滿達海,“現在怎麼辦?”
滿達海想了片刻,說道:“現在已經成這樣了,就不要冒無謂的險了。把和度阿兄的人頭帶回去,等待王叔做決定吧!”
朱大典正在用飯,一名幕僚匆匆忙忙趕來,“大帥,好訊息,好訊息啊!”
朱大典微微蹙眉,為對方打斷自己用飯有些不喜,放下筷子問道:“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麼好訊息?”
幕僚語氣激動道:“清軍撤了?”
“什麼?”朱大典臉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幕僚歡喜道:“是真的。清軍撤了,雖然沒有完全撤離,但至少有一半人向南去了。”
朱大典這時再也淡定不下去了,大聲道:“來人啊!隨本帥去城頭。”
看到朱大典,杜學伸連忙迎上去,“拜見大帥。”
朱大典向他點了點頭,引目向遠處看去。城下人嘶馬喊,正有大隊清軍向著南邊而去。
杜學伸道:“大帥,士卒稟告,北門和東門的清軍都撤了,應該是清軍那邊出了什麼事?”
這時,山東巡撫邱祖德也在眾多文官的陪同下走上城頭,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問道:“朱大帥,現在是什麼情況?”
朱大典指了指遠處,“清軍撤走了差不多一半的兵卒。”
邱祖德頓時長舒了一口氣,“那是不是說他們不會再攻城了?”
朱大典眉頭緊縮,搖了搖頭,“如果真是那樣,問題便大了。”
看邱祖德滿臉疑惑,朱大典解釋道:“崇禎十二年,清軍兵圍濟南城,守軍堅守兩個月後失陷。山東巡撫宋學朱、左布政使張秉文、副使周之訓等文武官員皆被殺害。清軍撤離時帶走了德王,並放火焚城。整個濟南被焚劫一空,被屠殺百姓高達十三萬。”
朱大典指向城角,“看到那一片黑色痕跡了嗎?那就是當年清軍焚城後留下的痕跡。”
邱祖德嘴角抽動,臉色難看。
朱大典道:“陛下和我之所以選擇堅守濟南,除了濟南城池高厚外,還因為民心可用。從我軍來臨之後,濟南百姓拿錢拿糧,主動從軍者數不勝數,只因為他們知道清軍破城後會做何等之事。有五萬餘兵卒,再加上民心穩固,阿濟格想到破城,得先用清軍的屍體填滿護城河。”
邱祖德微微點頭,心中十分贊同朱大典說的。最初幾日,清軍攻勢甚猛,但後來損失逐漸增大,便停止了進攻。
朱大典輕輕嘆了一口氣,“陛下和我在濟南留兵五萬,目的就是為了引阿濟格來攻,好消耗其士氣、兵力。等其士氣低落,將士疲憊之時,再配合山東各路人馬共破之。”
“因而除濟南外,其他各處留守的兵力都不多。若我所料不錯,此刻阿濟格引兵南去,應該是去泰安。如其不再進攻濟南,改以圍困為主,轉而攻打兵力孱弱的青州或兗州。”
“等山東各地淪陷,那濟南還能獨存嗎?”
邱祖德頓時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眉頭緊蹙,沉默了半晌,問道:“朱大帥,能不能像之前那樣,出城偷襲,然後逼那些已經離開的清軍回援濟南?”
朱大典搖了搖頭,“現在不行。阿濟格不是蠢貨,他撤走一半兵力,城外不可能沒有防備,或許現在他正設下埋伏,等我軍出城偷襲呢!”
邱祖德輕輕的點了點頭。他是文官,對戰事一竅不通,只能聽朱大典的。“那現在我們怎麼辦?”
朱大典沉默了一會,沉聲道:“等,先等幾天,看看清軍反應再說。杜學伸,派人出城,去泰安那邊探查一下到底出了什麼事。”
杜學伸抱拳,“是,我這便去安排人。”
朱大典點了點頭,看杜學伸下城,又轉向邱祖德,“邱撫臺,這些日子,兄弟們守城十分辛苦。既然此刻清軍撤兵,想來不會再次進攻,就不必所有人都待在城頭了。分兩班,讓他們分批上城守禦,剩下的下城歇息。”
邱祖德想了想,“那一切都聽朱大帥的。本官再去尋一下城中士紳,讓他們準備些消暑的湯藥或飲品,讓將士們好好休養。”
朱大典抱拳道:“如此,便多謝邱巡撫了。”
正在這時,杜學伸快步跑上城頭,“大帥,東城外射來了一封信。”
朱大典臉色微變,連忙伸手接過來,“人呢!”
杜學伸道:“射進來之後就拍馬走了,什麼話都沒說。”
朱大典開啟信,看了一會,頓時大笑,“哈哈哈!怪不得呢!”
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