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 章 206(捉蟲)(4 / 6)

尋到求生的機會嗎?

只能說,河南河北各州為了接應關中、山東以及江淮的難民,已經盡力在開倉放糧了,可此等杯水車薪之下,勢必還有更多的人倒在半路上。

當船行至濟州河彎的時候,因河道漸窄水勢愈急,不得不放緩了速度,便讓李清月愈發清晰地看到了那一張張麻木的面容,正在朝著對誰來說都是未知的方向走去。

“等等,攔住他!”

龐飛鳶剛聽到公主喊出這句話來,便見前頭的河岸邊跳下去了個人。

天久不雨,就連黃河都比平日要淺得多,船上的船伕很快調撥船頭,下網撈人,將這個已然餓得皮包骨頭的老者給打撈了上來。

但在看到對方面對旁人送來的餅子也巋然不動的神情時,李清月又忽然覺得,她讓人把他打撈上來的舉動,或許不一定是對的。

對方隨後的動作,也只是木然地站了起來,不顧衣上還在落水的潮溼,便請求將他放下岸去。

他沒接過船上的饋贈,也沒重新跳到河水之中,而是繼續用一種彷彿苟延殘喘的腳步往東而去,逐漸消失在了日暮的光影裡。

李清月明明很確定,自己早不是當年還對逐食驚愕不已的樣子,依然被這樣幾近無聲的一幕狠捶了一記胸膛。

她不知道這個老者會否在遠離了她的視線後重新跳入河中,給自己尋求一個解脫,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恰好遇到了一個落腳之地,但她很清楚,自己就算救得了這一個人,能保證泊汋封地內的百姓安然度日,能用自己這數年積澱救得了幾萬人,對於這波及百萬戶人口的旱災,依然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力感。

除非,她能將變革覆蓋到更深處……

但在銅鐵能用在改變生產力、製作打取水井的工具之前,又偏偏還需要用在製作對外戍防的武器之上。

她很

確定,在這樣的天災面前,契丹絕不會是唯一發起動亂的。

已經蟄伏了七年之久的吐蕃,必然會想要做這個趁火打劫之人。

在很可能不會太遠的戰事面前,李清月已到喉嚨口的很多話又不得不被吞嚥了回去。

這種兩難的抉擇,讓李敬業這等神經有些大條的人都察覺到了李清月的情緒低沉,也相當乖覺地在此等高壓之下保持了沉默。

不過在途經洛陽獲取補給後,他想了想還是出聲安慰道:“大將軍,其實這個情況也沒那麼悲觀,您看,連太子和太子妃都親自來到洛陽施粥賑災,安撫流民,確保其中沒有偷工減料的情況了,可見朝廷對此事還是相當重視的……”

“你這話還不如不說呢,”李素筠吐槽,“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除了能用來對外表現一番太子的仁德之外,有什麼其他的好處嗎?”

恐怕是沒有的。

就跟當年李治想要透過發行乾封泉寶來改變私鑄惡錢的情況,分明是一樣的。

“行了,少說兩句吧。”李清月拍了拍自己的臉頰,努力擠出了個笑容,“作為平亂凱旋之人,我們確實不該再有這等沮喪情緒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此次傷亡慘重呢。”

“我們並未讓契丹得逞,禍亂邊境,也算是為大唐今日局面帶回了個好訊息,怎能悲秋傷春!”

她也絕不能因沿途見聞,在回返中央之時還有一番軟弱模樣。

至於太子和太子妃在洛陽的賑災……

雖然確實如素筠所說,乃是治標不治本的行動,但在百姓心中,這是大唐未來的天子親自前來檢視災情,試圖做出補救,也未嘗不是在讓一些人找回求生的信念,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件好事。

算起來,那太子妃還是個李清月曾經聽過名字的人,正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

顯慶年間弘農楊氏便已想借助於榮國夫人的關係,將這個姑娘和太子敲定關係,只是被彼時的楊老夫人給拒絕了。

但自乾封三年開始,榮國夫人的身體便時好時壞。為了讓母親有看到下一輩誕生的希望,再少一個離世之前的遺憾,武媚娘還是做出了決定,將這位楊姑娘許配給太子為妻。

一番流程完畢,最終在乾封五年完成了婚事。

李清月頗覺唏噓,若是她不曾記錯的話,她當年還曾經說過,弘農楊氏不如將她送來給自己做伴讀,結果最終還是沒能讓他們改變主意。

只是聽聞太子與太子妃夫妻和睦,她又覺得自己實在不必從中置喙。

想要為自己博個出路的人,總會主動來到她面前的,比如當年那個因為撿風箏跑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