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
滯了一瞬。
臨川公主素來擅於揣度心思,如今也不例外。
她直覺以太子李弘和六皇子李賢的情況,不像是能讓皇后有此一問的。至於她還懷著的那個孩子,既然都還沒有出生,那就更談不上什麼教養之說。
她問的大機率還是安定公主。
臨川聽過周道務說起安定公主在洛陽指揮著僧侶修築堤壩之時的場面,再想想永徽五年初見之時,小公主的舉動就已是異乎常人的聰慧,若是讓人不知從何處教起,還真是有可能的。
這麼說來的話……
臨川公主想了想說道:“若皇后殿下要說的是公主的話,妾以為順其自然便好。公主有父母師長教習德化,又有體恤洛州百姓之心,縱然稍有不從管教之處,也是孩童常有之事罷了,與她講講道理也就是了。”
但她話音剛落,便見皇后的面色有幾分古怪,彷彿她說了什麼不太對勁的話一般。
這又是怎麼了?
卻不知武媚娘將她送出宮去的時候還在心中腹誹,臨川倒是聰明地猜出了她要問詢的涉事人,但她顯然沒猜到,有些人的“不從管教”能到這個地步。
看來是沒法從旁人那裡得到什麼啟發了。
唉,或許這就是一種幸福的苦惱吧。
反正很快武媚娘也無心關注此事了。
臨川剛走,她就又收到了一封急報,訊息來自長安。
信中寫道,有一洛州女子淳于氏因罪送往長安大理寺審判,中書令李義府聽聞這婦人有美色,便叮囑大理寺丞畢正義為其削減罪名,將人撈出後養為外室。
此事被大理寺卿發覺,當即將此事上奏於陛下。
西域使者來臨在即,忽然鬧出這等醜聞,李治惱火得要死,直接將此事丟給劉仁軌審辦。
劉仁軌向來辦事認真嚴苛,眼下又正好不必負責教導小公主,有了足夠空餘的時間。
但誰能想到呢,李義府此人自於永徽六年一路升遷到如今,眼看著陛下同長孫無忌的交鋒行將徹底分出勝負,早已有些忘乎所以了。
在劉仁軌負責審理這個案件的兩日後,大理寺丞畢正義自盡於獄中。
畢正義一死,這個案子頓時陷入了僵局。
劉仁軌主理此案,犯人卻死了!若非人人都知道他是何種脾性,也知道他跟李義府不對付,恐怕都要有人覺得是他在從中包庇了。
他自然是要上奏陛下,將他這幾日間的調查所得告知,並將李義府從中插手的蛛絲馬跡匯總在了李治的面前。
不只是如此,侍御史王義方毫不猶豫地當庭奏表李義府上位至今所犯種種罪狀。
武媚娘看到這裡,就瞧見了隨後附著的王義方彈劾奏章,不由臉色一變。
這個王義方當真是個硬脾氣,早年間就因為不想攀附魏徵的權勢,拒絕娶他的侄女,今日也是不例外的矜傲獨行。
但他在魏徵死後還娶了那位姑娘,以兌現魏徵當年對他的器重,傳揚於世還能
算是一件美談,這出上奏卻實在是一點都不會說話!()
在奏表之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李義府)善柔成性,佞媚為姿。昔事馬周,分桃見寵;後交劉洎,割袖承恩≈hellip;≈hellip;因緣際會,遂階通顯。1
?千里江風的作品《[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麼辦》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說,李義府這人長得好,擅長行諂媚奸佞之道,早年間在馬周、劉洎手底下做事,都是靠著分桃斷袖的手段才一步步往上走的,然後因緣際會之間,混到了如今的這個高位上。
等等,這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那按照這個排比下來,陛下為什麼要重用李義府,難道也是因為這等“分桃見寵”、“割袖承恩”的理由嗎?
更可怕的是,這若是一出在私底下的奏報也就算了吧,偏偏這是直接在朝堂上說出來的!
他好大的膽子!
與他同時出列的劉仁軌是不是也抱有這等想法呢?
李治彼時必定是這樣想的。
楊夫人早年間為女兒上位一事,在長安城中多有走動,在此事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得知了,也匆匆令人急報洛陽告知女兒。
她這會兒倒是有些慶幸,自己在去年因為年歲漸長的緣故沒有選擇隨駕洛陽,而是留在了長安,才能有及時知情的機會。
陛下是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