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072(一更)(2 / 4)

顯慶三年好像是貞觀老臣陸續退場的一年。

除了因為和李治政見相左而不得善終的長孫無忌、褚遂良——

尉遲敬德也在這一年的十二月病逝。

他已幾乎不過問朝政和軍事長達十餘年,對於李治來說,簡直是個再可敬不過的長輩。

當他過世之時,恰逢李治從洛陽回返長安,還見到了這位長輩最後一面。

為了彰顯對這位老將軍的尊重,李治為其罷朝三日,命令長安五品以上的在職官員都要前去參與葬禮弔唁。

就連因西突厥戰事被免官的程知節,也被破格準允身在行列之中。

七十四歲。

對於一位將軍來說,絕對能算得上是壽終天年。

死後的哀榮也一樣不差。

李治為其追封司徒,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他本就有意在顯慶四年的元月初一祭拜昭陵,如今就成了為尉遲老將軍以羽葆鼓吹之禮送葬,隨後祭拜太宗。

李清月只參與了其中的拜祭環節,便沒能知道,李治在單獨與昭陵對談的時候到底說了些什麼。

是向父母說起不得不對長孫無忌痛下殺手的無奈,還是乾脆孩子氣一點哭訴呢?

反正這都已經不太重要了。

當顯慶三年的謀逆陰雲從長安城中徹底驅散的時候,顯慶四年到了。

這也將會是李治徹底擺脫長孫無忌影響的第一年。

新春剛過不久,他就展示出了自己雷厲風行的做派。

頭一件事,就是將李義府的舊案重新翻出來審判。

李義府才因為成功扳倒長孫無忌,過了幾個月的好日子,甚至已經在構想,等陛下因此“勞心傷神”的階段過去,是不是就該當對他們這些幫扶之人繼續加官進爵了。

卻怎麼也沒想到,迎來的會是這樣一出晴空霹靂的打擊。

最讓李義府感到切齒膽寒的,是在他放鬆警惕的幾個月裡,大理寺卿元詔居然一直得到了陛下的授意,在四處蒐集他的罪證。

要的就是當問責之時到來,他將再無從中辯駁的機會,只能被這些接踵而來的罪名給錘入地底,再無翻身之力。

李義府人都要傻了。

當他被判處流放巂州的訊息傳來之時,李義府只恨不得抓著面前的囚牢鐵欄,說出長孫無忌謀反乃是由陛下授意的栽贓。

可他也很清楚,自己絕不能這麼說!

因為幾乎就是在他被審判的同時,皇后的外甥賀蘭敏之“拜師”王玄策,與對方一起出使印度。

這讓李義府隱約意識到,他的問題可能不在藏匿囚徒和行事囂張,而在錯誤地向著皇后獻媚,引發了陛下的不快。

那麼接受這個流放的結局,承擔下他歷年過錯的責任,對他來說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畢竟,流放還有可能被重新啟用,或者遇到大赦還能被赦免回京,但他若是當真說出長孫無忌謀反案的內情,他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事實上,李治也根本不怕李義府將其說出去。

他將長孫無忌處置掉,難道不是在朝局之下一步步推動的結果嗎?

他也沒給李義府留下把柄在手,最後複審案件的也是英國公和許敬宗,關他什麼事情?

他已在勵精圖治,為大唐的明日而奮鬥了。

顯慶四年,他終於可以不必侷限在黨爭之中,愣是要用那些小人作刀,而能夠啟用不少能臣干將。

當年敢於彈劾褚遂良的韋思謙,原本在褚遂良被重新起復之後遭到迫害貶官,只能做個縣令,現在也被重新起復到了長安,做個右司郎中。

劉仁軌因早前的李義府一案,多少受到了王義方的牽連,被李治又貶官回到了給事中的位置上。

但在顯慶四年,又找了個理由重新升了回來。

為的正是讓其好好教導他那個活潑過頭的女兒。

而如果說韋思謙、劉仁軌等人只算是低品階的官員排程的話,那麼其餘的分量就重多了。

早在李治還是太子之時就與之關係極好的上官儀,在這一年出任中書侍郎。

雖不是中書令,但既得到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頭,就也榮升為了宰相,堪稱文臣之中升遷最快的。

武將之中,則以蘇定方的上升最快。

但這真是一點也不奇怪。

西突厥之戰,阿史那賀魯能被徹底剿滅,並未逃逸而走,蘇定方居功至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