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魚收拾乾淨後,魚內臟交給廚師長做泡椒魚雜,戴建利用繩子把江團的魚頭穿起來,提著來到了灶臺前。
該燙皮了。
郭衛東對林旭說道:
“這類水產燙皮對水溫都有要求,別低於八十度,低於八十度燙不下來,但也不能超過八十五度,超過了會燙到魚肉。”
這麼嚴格嗎?
沒多久,鍋底開始冒小泡,這是水溫達到八十度的象徵。
在廚房幹了這麼長時間,林旭對認水溫多少有了瞭解。
比如鍋邊出現密集小泡,溫水在七十度左右,鍋底開始冒小泡的時候,水溫是八十度,鍋底冒大泡,基本上就在九十度以上了。
戴建利提著兩條江團放在鍋上面。用勺子舀著鍋裡的水淋在魚身上。
剛淋上,魚身上那些黏液就立馬凝固成了膜狀,就像是敷的面膜一樣。
這樣淋燙幾遍後,提著魚丟進鍋裡再涮一下,讓魚的外皮充分被熱水浸透。
燙過之後,立即提出,隨即放在水龍頭下面,快速將江團身上的粘膜洗乾淨,順便用冷水把魚身投涼,防止鮮味物質流失。
做完這些後,擦乾魚身上的水分,放在桉板上開始改刀。
江團的改刀很簡單,在嵴背兩側肉厚的部位,每間隔兩三厘米切幾下就行,深度一厘米以上,讓調料可以完全滲入進去。
改刀過後,開始調醃料汁。
江團肉質細嫩,所以不能用鹽直接抹到肉上醃製,否則魚肉中的水分會被殺出來,降低魚肉的品質。
戴建利拿來一個碗,裡面放入蔥姜水、胡椒粉、食鹽、和兩小勺黃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