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李二公子,不老實怎麼辦?”
王二答應一聲便準備離開,剛剛跨過門檻猛然一拍腦門,滿臉尷尬回頭請示道。
“格—殺—勿—論!”
林沙緩緩開口,音量極輕卻是殺氣凜然,一股冰冷殺意臨身生生叫王二跟宋金剛這麼兩條血氣方剛的漢子,生生打了個哆嗦。
……
哼,好一個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這就是歷史書上所謂的李世民解雁門之圍戰麼?
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傳言大業十一年九月,通往雁北白漫漫的官道上,屯衛將軍雲定興勤王救駕,但是此人據說無能的很,而就在這時,李世民竟然闖入軍營,高喊:“雲將軍,我李世民有妙計稟告。”
雲定興不疑有它,也知道世民是唐國公李淵的兒子,忙叫人放他過來,問:“世侄有何妙計,快說!”
李世民自信滿滿胸有成竹道:“始畢敢舉兵圍天子,必謂我倉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晝則旌旗數十里不絕,夜則鉦鼓相應,虜必謂救兵大至,望風遁去。不然,彼眾我寡,若悉軍來戰,必不能支。”
雲定興一聽,一拍巴掌叫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多建旗鼓為疑兵,此計甚妙,馬上照辦!”
真是天大的笑話,突厥雄兵二十來萬,猛攻雁門關達一月之久,軍威之盛有目共睹。
要不是他率領五萬幽州鐵騎及時趕來救援,只怕隋帝楊廣又要丟臉的靠義成公主的計謀才能脫身,當然突厥本就沒有一舉幹掉楊廣的意思,也是個極其重要原因。
可是現在局勢完全不同了,突厥大軍連遭敗績,二十來萬雄兵打到現在竟是不足十五之數。
而且連番失利,突厥大軍計程車氣也低落到一定程度,對雁門關威脅依舊存在,卻不似剛開始時那般兇險。
林沙早就做好了打算,再跟突厥玩幾次鬥將衝鋒的把戲,最好能夠消耗突厥數萬大軍,而後數股大軍合圍一舉重創突厥主力<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不是他狂妄自大,突厥自身也損失不起。
突厥作為草原霸主全民皆兵不假,可是前來圍攻雁門關的軍馬,全是突厥各部族的青壯主力,一旦損失過大突厥實力將遭遇重創。
而且突厥雄霸草原不假,可是草原上不僅僅只有突厥部落,還有契丹室韋等等部落虎視耽耽,一旦突厥勢力衰落露出破綻,這些如狼似虎的草原部落,一點都不介意將突厥瓦解甚至從這個世界徹底抹去!
而隋軍方面,單單幽州五萬鐵騎,就足夠突厥大軍好好喝上一壺的。
更不要說,大隋各地的勤王兵馬,正紛紛趕赴雁門關而來。
林沙甚至還想著,聯合各地趕來勤王救駕的隋軍,將突厥大軍主力狠狠咬下一塊,徹底動搖突厥的根基,給大隋的北方邊境爭取十年以上的和平環境!
這時,李世民過來想找桃子,又或者顯示其英明神武的風範,簡直就是自不量力讓人恥笑。
這位後世的千古明君,大唐世界的真命天子,此時不過還只是未及弱冠的白丁一個。眼下又落在幽州軍手裡,林沙想要弄死他跟捏死一隻螞蟻一般簡單。
還有那位屯衛將軍雲定興,真是不知所謂,軍中規矩都不知曉了,要是此時林沙跟他照面的話,林沙不能保證會不會一怒之下行軍法,直接將這位‘糊塗’將軍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而之後的過程,簡直就像一場拙劣的鬧劇。
雲定興按照此計,白日則旗幡招展,殺聲震天,夜間則鉦鼓相應,火光連片,遮滿了半邊天。
而據說突厥幾十萬軍,行軍打仗毫無章法,一見之下,連派點兵探察也沒有,就立刻嚇的跑路了,因此突厥兵全線回撤,李世民就這樣解了雁門之圍。
隨後,李淵也率勤王大軍趕到了雁門,護送隋煬帝和群臣回去。
這手段,真是拙劣到一定程度了。
不過是遮人耳目的把戲,無論隋帝楊廣,還是伴駕的一干重臣,又或者李氏父子二子哪個不是心中有數?
楊廣也因此感受到了關隴軍事集團的深深惡意,深知一個不好小命難保,這也是他之後不顧形勢一力南下的主因。
他不是那種為了權力,可以下得了玉石俱焚狠心的帝王!
前往雁門關內臨時行宮的路上,林沙想了很多也做出了決定。
因為有他的緣故,李世民兒戲般的鬧劇沒有發生可能。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