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的外門武功。
待他打聽到作為幽州軍必修科目的鐵布衫武功,是由平北將軍林沙親自傳授之時,心中一時疑惑一時又是無語之極。
要知道,在這世上武功和書籍一樣都是重要的傳承之物。
一個平民家庭,可能因為一本粗淺的武功秘籍而崛起,在這樣的情況下,林沙竟然如此大方,將完整的鐵布衫外功傳出,難道就不怕秘密外洩便宜了別人麼?
“怕個毛啊,某傳授出去的只是最粗淺的打熬筋骨,呼吸吐納之法,不是天賦異秉之輩,想要練出真氣簡直痴心妄想!”
面對宋智的疑惑,林沙卻是不以為然得很,臉色冷肅冷笑連連:“只有得到某信心的心腹之人,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練法和心法。不努力的自然會早早就暴露出來,努力上進的又不愁沒有更進一步的機會!”
宋智敬服,這樣的操練之法卻是夠獨特的,不過幽州軍所展示出的強悍氣勢,確實比之一般隋軍要強得多。
宋智足足在幽州待了半月時間,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快到之時,這才向林沙告辭急匆匆離開。
私底下,林沙與這位性格沉穩的宋閥二號人物,達成了不少合作協議。
大部分都是商業上的,比如北地的特產,駿馬,人參和鹿茸等等好玩意,宋閥作為嶺南霸主自然也少不得大把好東西,雙方正是互惠互理各取所需。
當然,這也是雙方互相試探,以及加深接觸以及慢慢磨合的過程。
至於以後能不能聯合一致,就看磨合和試探的過程如何。
林沙在幽州過了個熱鬧的元宵節,將手頭軍務都安排妥當之後,便帶著十來位品級不低的將校,以及三千親兵出了幽州直奔帝都長安。
作為堂堂的平北將軍,正三品手握軍權的地方大將,一直都沒到過大隋的政治中心帝都長安怎麼成?
之前三徵高句麗那是原因特殊,此時幽州邊防已經逐漸穩定,他要是在不到長安露個面確實說不過去<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而且他還要探一探隋帝楊廣的心思,看看今年秋季北巡到底是怎麼個章程,期間又有哪些世家門閥涉足其中不清不楚。
別的不說,李閥在雁門關一役中的表現就很是耐人尋味。
突厥始畢可汗剛剛退兵,所謂的‘真命天子’李世民便率數千人馬前來‘救駕’,簡直跟突厥人就是前後腳的關係,這時機也拿捏得太巧了吧?
俗語有云‘無巧不成書’,但又有言,偶然中蘊含必然。
這到底是偶然呢,還是李閥謀劃多時的必然,林沙也不甚清楚?
此時前往帝都長安,正好可以一探究竟。李閥閥主李淵,此時可是被楊廣壓制得厲害,幾乎喘不過氣,正是他可以好好查談一番的大好時機。
另外,幽州軍也有一批老資格將校,需要趕赴帝都長安述職,所以林沙乾脆組了個‘幽州軍方代表團’一同前往帝都長安。
一行從河北到河南,再又從河南進入關中地界。
不知道是否因為天寒地凍,又或者剛剛過年還沒緩神,一行繞道河北河南兩地都順暢得緊,沒遇上什麼不長眼的蟊賊影響心情。
一路馬不停蹄急趕,不過短短大半個月時間,便已從幽州趕到帝都長安。
遠遠的望見地平線上一座雄城如巨獸盤伏,就是以林沙沉穩的心理素質,也不禁一陣心潮起伏震撼不已。
尤其當他靠近長安雄城之時,那高達數十丈的牆體,向兩邊蔓延幾乎看不到盡頭的城牆,都向往來之人述說著帝都的宏偉和驕傲。
不同於身邊親隨們單純的震撼,林沙很快清醒過來腦子迅速歪樓。
如此雄城,尼瑪的在李唐起兵之後,不過短短數月時間便連同整個關中一起丟失,簡直不要太簡單。
想想攻打遼東城之戰,隋軍三攻遼東前面兩次費了老鼻子勁都沒拿下,最後還是林沙冒險躍上城頭才得的手。
長安城比之遼東城何止雄偉數倍,就是大宗師來了想要一躍飛上數十丈城頭也是痴心妄想,想要破城就算用屍山血海將城牆填平,起碼也得搭近小十萬將士的性命。
可結果呢,雄城長安幾乎是不戰而得。
什麼李秀寧巾幗不讓鬚眉,要不是李閥多年的經營和佈置,她怎能短短時間拉起一支人數過十萬的‘娘子軍’,甚至聯合李世民短短數月時間便拿下長安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