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位學生分成五個班,每本二十到三十人不等,按照不同的教學計劃和課本教授學習。
同樣按照現代綜合性學校的模式,每月都要組織一次考試,連續三次考試排名倒數三位的學生,對不起直接把開除送回家。
這事就很打臉了,當學生家長們知道私塾的這一規定後,滿口子贊同之餘等孩子回家後就沒少敲打,有的甚至直接動手動鞭子,嚴厲警告自家小子一定要學好,堅決不能因為學習成績太渣被私塾開除,真要出了這事那一家人的臉面將丟得乾乾淨淨,在村裡也別想抬頭見人了。
因為私塾的待遇很好,有自己的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援,私塾不僅提供免費的草紙和墨條供應學生學字練習,同時還供應一頓頗有油水的午飯,起碼在菜裡能看到家裡可能一年都吃不到的肉食,就是為了每天中午這一頓‘豐盛’午飯,私塾裡的學生都個個刻苦人人用功,不願失去這樣的大好機會<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還真別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就是早熟得很,他們早就經歷過貧苦生活的折磨,對於能夠改變他們以後人生命運的讀書機會十分看重。
儘管在林沙以及幾位私塾先生看來,上百學生中真正有讀書天分的不過兩三人而已,可是勤能補拙經過不滿一年時間的刻苦學習,起碼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表現出了有忘在科舉上一搏的潛質,不說進士舉人什麼的起碼只要繼續努力下去一個童生秀才的名頭是跑不了的。
其他學生也不能說沒有機會,只是他們眼下的努力程度還不夠,又或者心思根本就沒在讀書之上,而是專門奔著私塾所交雜學手藝而來。
不能說這些學生太過功利,只能道一句生活艱難。
村人的日子實在太過困苦,家中孩子一般十歲有的更是從六歲可是,便得負擔家中的部分生活重擔,早早認識了銅板的重要性,也見識到了社會底層的艱難與不易,對於賺錢補貼家用的強烈心願可以理解。
不過他們的願望強烈歸強烈,但林沙不可能給他們開後門,想要學一門生活技能可以,但必須把啟蒙讀物三百千學完達到要求再說,之前是不會輕易教授他們任何生活技能的。
學校生源大為擴充,單靠林沙跟曲靈風兩個先生自然不夠。沒錯曲靈風不僅是教授雜學的先生,同時以他的水平也足夠教授學生考取舉人的水平!
沒辦法,黃藥師就是這麼牛,曲靈風作為黃藥師的大弟子,跟隨黃藥師學習的時間最長,雖然沒有黃藥師那種逆天學習天賦,卻也是熟讀四書五經以及一些雜學典籍,同時在機關術數方面的造詣也是相當之高。
私塾的雜學科目完全就是曲靈風一人支撐而起,當然那些早早畢業的學生也沒能逃脫,只要他們一有空閒時間,便被林沙和曲靈風抓來當臨時教授先生,就按他們當初所學那般依樣畫葫蘆就成。
當然這樣還遠遠不夠,等私塾所有的豆腐以及油料作坊開起來後,手頭有了錢的林沙大手一揮,‘高薪’從外村聘請了五位童生秀才當作授課先生,其中就有楊鐵心妻子包惜弱的老爹包老頭。
有了新來先生幫襯,林沙身上的教學負擔一下子減輕不少,能夠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規劃私塾的教學計劃以及各種學科,以便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爭取人人有所成個個有所得。
目前牛家村私塾擁有學生一百二十六人,正式先生七人臨時先生近十人,分出了文課術數,木工打鐵,豆腐油料製作等等課程,標準的大雜儈模式。
一開始還有思維死板的先生提出不同意見,認為私塾就是讀書科考的地方,怎麼能將雜學這等上得檯面的玩意也劃入教學計劃之中,沒得有辱斯文?
林沙聞言很有些哭笑不得,要不是怕把這位好容易請來的先生氣走,他真想噴他一臉唾沫星子。
這廝肯定是被宋真宗鼓勵讀書的那幾句打油詩給忽悠瘸了,說什麼‘書中自由千種慄,書中自有黃金屋’,那是考過進士之後才有的資格好不好,前面的童生跟舉人屁都不是,可全國又有多少學生就連童生和舉人都考不上,要是再不讓學生們學會一兩門求生手藝,日子還過不過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