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大錢,手下的工坊奔著薄利多銷的想法經營。
藥膏和牙刷也都是如此,隨著城市裡大量工方出現,大將軍府治下已經開始出現工人群體,他們的收入比之地裡刨食的百姓要多得多,消費起來自然也就毫不手軟,催生出了一系列專門為這些工人群體服務的行當。
城裡有專門跑短途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樣也有專跑長途的公共交通工具,還有各種工具的發明和提升,農夫手裡專作農活的工具也都有了大翻新,使得百姓們的工作效率大為提升,賺取的錢財自然也跟著提升。
總之,除了沒有電力設施,以及一應現代話設施之外,林沙治下最久的豫州,其實已經跟民國時期不差到哪。
想做到這些並不困難,主要還是大將軍府管控得力,對各行各業都提出了具有相當操作性的最佳化建議和規範,只要嚴格按照這些措施走下去,就不會出太大問題,整個地區的經濟和生活水平都將得到巨大提升。
盤子大了,根本就不是所謂的地方豪強能夠一口吃得下去的。
而隨著蒙學館的遍地開花,讀書識字也不再是地方豪強壟斷的資源,一大批寒門家族崛起,嚴重動搖了地方豪強的根基。
可有大將軍府的嚴厲監管,地方豪強就算心中不滿也不敢暴露,更不敢做什麼動作,大將軍林沙雖然性子和善,可殺起犯了事的人來,一點都不手軟。
再說了,有大把銀子賺,他們的日子和在地方上的聲望也沒減弱多少,只是更他們搶食的家族開始變得多了起來,再也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汝南袁氏,隨著汝南經濟的迅猛發展,汝南當地豪強搭了順風車,自然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可他們賺了大把銀錢,百姓也同樣賺了不少的錢財,一家接著一家寒門家族開始崛起,甚至在商場上敢於跟老牌家族針鋒相對。
等到汝南袁氏這樣的豪強領袖家族反應過來,汝南的寒門家族數量已經遠超他們這些老牌家族,又有官府和駐軍維護秩序,袁氏家族就算心中再有不甘,也是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家族聲望一日不如一日。
可就是如此,汝南袁氏族人的日子,也比在外頭打拼,動不動就得上戰場拼一把的嫡脈子弟過得滋潤,他們一點都不羨慕嫡派子弟的威風無限,甚至已經開始跟嫡派子弟有了深深隔閡。
沒辦法,利益動人心啊。
伴隨汝南經濟大嘎渣,袁氏作為地方勢力代表,手頭擁有極多資源,數年時間賺取的銀錢數以十億計。
這麼多的錢財,這麼大的利益,守在老家的袁氏族人,怎麼可能眼巴巴將大頭都讓嫡派拿去了,他們只能喝點湯湯水水?
總之也不知什麼原因,汝南袁氏族人跟袁紹袁術兄弟這些在外做官的嫡派子弟關係變得冷淡起來,甚至都起了分家的瘋狂念頭。
誰都不會樂意,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利益,讓旁人白白了去。
不僅是袁家,其餘家族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此。
豫州經濟大發展,凡是豫州百姓自然都或多或少得了好處,而且好處還不是一星半點,自然不樂意外地的所謂族人前來分享。
因為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會鬧騰不少的亂子出來,叫普通百姓看了豪門的笑話,也讓地方豪強家族無暇它顧,自身利益都保不住了,哪還理會得了其它?
而豫州百姓的生活狀態,和生活喜歡的改變,逐漸與原來的大漢子弟有了巨大差異,開始出現了自然不自然的巨大裂痕和隔閡。
此時豫州百姓跟同屬大將軍府治下的幷州,司隸還有冀州都大有不同,一眼就能分辨得出來,更別說其餘傳統模式發展的州捃了。
如今就算林沙出了變故,豫州大權旁落,百姓也絕對不會答應。
他們已經習慣了眼下的生活方式和狀態,誰要是讓他們跟以前那樣活得不舒坦,就是他們的大敵,都不用將軍府出面鼓動士氣,百姓們就會自發聚攏於大將軍府麾下,為扞衛自己的生活和命運而戰。
韓馥等冀州文武在豫州看到的就是如此摸樣,他們在這裡待了不長時間,也逐漸習慣了這裡的方便生活模式,要是再換回原來那種看起來精細,其實相當粗糙不將就的狀態,心中也不樂意啊。
“大將軍盡得民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