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過虛耗婁曉娥的身體,同時餵養兩個孩子實在是太難為她了。
只是,他有一點擔心孩子會不會有乳糖不耐受這方面的毛病,不過很快,他的疑慮也被打消了,因為在醫院裡,兩個孩子一直是喝的牛奶作為補充,兩個娃娃雖說身體小小的,但健康狀況還真挺不錯。
現在的京城,奶源其實是很緊張的。
首先要滿足了三種人,如果有多餘才會供應給社會人士。
三種人是指3歲以下的嬰幼兒,60歲以上的老人,然後就是醫院出具過證明的重病人。
所以,許大茂聽從了陳醫生的建議,拿著兩個孩子的出身證去領了奶票,訂好了牛奶,這是兩個孩子以後的口糧,可是耽誤不得。
牛媽是一個月一訂。每天由固定的送奶工上門。
生這兩個孩子時,許大茂和三年前的想法有些不一樣了。
從取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來,大兒子叫許家國,多麼大氣的名字。
至於小兒子和小女兒,名字的風格就變樣了。
這段時間,他一直想的就是兩個孩子能平平安安出生,身體健健康康就好。
於是他給兩個孩子取的名字就成了許家安和許家康。
家安是女兒,家康是兒子。
雙胞胎回家引起了整個四合院的轟動。
院兒裡這些年出生的孩子並不少,不過還從來沒有過雙胞胎呢,更別提是龍鳳胎了。
好在許母早就放了話了,自家兒媳這回一下子生了兩個孩子,身體虧損不少,不希望有多少人打攪。要不然,許家這幾天肯定沒有清靜日子過了。
像林鴻月,一大媽,張嬸這幾個和婁曉娥處得比較好的人,也只是來悄悄的看了看孩子,沒有多做打擾。
從雙胞胎回家日起,四合院每天都會有一個人光顧,那就是辛勞的送奶工,風雨不改,送來兩瓶牛奶。
就這樣,加上婁曉娥本身的奶水,兩個孩子的口糧問題暫時解決了。
兩個孩子雖然比較低,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加喝了牛奶的原因,還是本身潛力足夠,長起來速度飛快,到要滿月的時候,比普通滿月的孩子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一個月許母就長住在了四合院,兩個孩子真的是不好帶,哭鬧像是會傳染一樣,只要一個哭起來,另一個準保也得跟著哭。
為了讓兒媳的身體儘快恢復,許母把孩子的事情都攬到了自己身上。
近一個月下來,她明顯消瘦了不少。
許大茂看著很心疼,再看看三個孩子,於是他做了個決定。
他一個人悄悄地去了醫院,做了個小手術——結紮手術。
等婁曉娥知道時,他都已經完全恢復了。
婁曉娥感動極了,因為現在講究多生多育,很少有人會考慮不生的問題,即使考慮了這個,也多半是由女方做結紮手術。
他們兩人早前曾經討論過,到底是生幾個孩子好。
因為他們都不是那種盲目過日子的人。
看到周圍鄰居的狀況,只要是有心人,都會明白孩子越多,日子也會過得越差。
可歷來的傳統就是多子多福,很多人都不會,或者是不願意往這上面去想。
對於這個問題,倆人的意見很統一,都覺得兩個孩子最合適,最好是一男一女。
一兒一女湊成個好是他們美好的願望。
只是沒想到,第二胎給就他們來了一個驚喜,一下子生了兩個,超標了。
可這能怎麼辦呢,又不能塞回肚子去。
不過反過來想一想,這樣也挺好的,兩個兒子一個閨女,以後自己的閨女就沒人敢欺負了。
終於到了滿月這一天,婁曉娥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一共換了三次水,她才覺得洗乾淨了。
在夏天做月子就是這一點不好,還好平日裡許大茂還會偷偷拿熱水給她擦身,再加上有冰盆降溫。
要不然,真像許母要求的那樣,一個月不洗澡洗頭,天天關著窗戶不許吹風,她要麼中暑,要麼就要捂餿了。
說起許母,她真的是挺感激的,不管許母是為了兒子,還是為了孫子,總歸是她得了好處,這一點她得認。
雖然,許母身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可她對自家兒孫的好,那是沒得說的。
她剛剛把自己收拾清爽,換上柔軟的棉布長衫。
9月的溫度已經降了下來了,她剛出月子,還是小心一點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