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家收養的一個孩子會這麼孝順,而自家親生的那幾個,真的是不說也罷。
劉家的大兒子去年壓根就沒回來過年,因為當時他的媳婦快要生了,肚子很大了,不方便回來,於是劉光齊就找人帶了個口信回來,說就不回來過年了。
劉光天聽說此事,就嘟囔了兩句,說自家大哥真不像話,不孝順之類的。
不小心被心氣兒不順的二大爺給聽到了,二話不說就劈頭蓋臉地訓了二兒子一通,把劉光天氣得,差點沒回家過年,可是他又能上哪兒去呢,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回來了。
反正去年的春節,劉家一家子的心情都很不好。
不過今年不同了,大兒子兒媳帶著快滿週歲的孫女回來了,二大媽一開心,就多做了兩個好菜。
二大爺還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好酒,邊聽收音機邊喝起了小酒,美得很。
他是單獨佔了一張小桌,其它人則圍著另一張大桌子吃上了年夜飯。
二大爺在劉家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大桌子人多,他嫌擠,二大媽就必須給他單獨整一份菜出來。
劉光天和劉光福吸取了去年的教訓,一聲都沒吭,埋頭苦吃,跟餓了幾百年似的,哥兒倆一個比一個速度快,生怕夾菜晚了自己就吃不上了。
都把他們嫂子給看傻了,可他們不管,去年他們年夜飯就沒吃飽,今年可不能重倒覆轍。
看著兩人的樣子,二大媽是一臉的嫌棄,可今天是大年夜,又當著大兒子和兒媳的面,她不好說什麼,只得又到廚房把留給明天吃的水餃下好了端到桌上。
算了,今天大兒子一家回來過年了,她高興,就不和兩個小的計較了。
可惜,她還是高興得太早了。
吃過了晚飯,大兒子兒媳只坐了一會兒,陪著他們說了會兒話,然後就說要走了,理由是女兒困了,孩子認生,在不熟悉的地方睡不著覺。
然後就不顧二大媽的苦苦挽留,堅持連夜走了。
二大媽氣得一晚上都沒睡好,聽著身旁不斷翻身的聲音,她知道,老劉心裡也不好受。
她真是想不通,難道他們對大兒子還不夠好嗎?
從小到大,老劉從沒有動過老大一個手指頭,讀書也是可著勁兒供他的,那是他自己不爭氣,考不上去,這可怪不上他們老倆口。
後來大兒子要找工作,也是老劉豁出去了這張老臉,給他找了這份還算不錯的工作。
有了好工作,找物件就容易了,可沒想到一成家,這個兒子就和丟了差不多了。
他們寄予厚望的大兒子都變成了這樣,對下面那兩個小的,就更不能指望了。
說實話,二大媽心裡也是愁得不行,她每回想和老劉說說這件事的時候,老劉就總是發火,所以一直到現在,她都不知道老劉心裡邊是個什麼想法。
第二天上午,太陽出來了,雖說效力有限,但照在人身上,還是有點暖洋洋的。
於是年前就說好的團拜會,於正月初一上午正式舉行了。
一大媽母子早就忙活開了,拿了兩隻果盤,倒上早就準備好的瓜子,放到早就準備好的小桌子上。桌子旁放了三張椅子,這就是三位大爺的專座,座位前面一人一隻大茶缸,裡面泡上了一大爺平日都不捨得喝的好茶。
在這個院子裡,三位大爺的地位目前還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等一切準備就緒,易建國就前後院跑了個遍,通知各家各戶團拜會要開始了。
三位大爺早早就在桌前坐定。
不一會兒,人們漸漸聚攏了來,嗑著瓜子聊著天,一時間,大人說,孩子笑,整個中院裡熱鬧得不行。
二大媽領著兩個兒子珊珊來遲。
有好事者就問二大媽,“咦,二大媽,怎麼就你們幾個人,昨天不是見你大兒子回來了嗎?還帶了個小女孩,那是你孫女兒吧,怎麼不見你抱出來玩玩?”
這話問得,二大媽真是沒辦法接,她是有苦說不出。
在這種時候,有個人出來打個原場或是轉移下話題,就可以緩解她的尷尬。
可惜的是,在這個院子裡,二大媽的人緣並不算好,一時間,好些人的目光都落到她的臉上,等著她的答覆。
就在她進退兩難之時,一大爺開始了他的新年講話,正好給她解了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