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張氏就不做聲了,橫豎她也不能攔著自己兒子進步啊。
棒梗已經9歲了,也已經跟著起床了,賈東旭摸摸兒子的小腦袋,叮囑他,“棒梗,你是個大孩子了,爸爸要去工廠一趟,你記著要待在家裡,別亂跑,幫著奶奶和媽媽照顧妹妹,明白嗎?”
棒梗現在最喜歡聽爸爸的話了,忙點頭應下。
街上積水那麼深,只能靠走路去了。
吃過早飯,他找了根結實的棍子,把雨衣穿好,冒雨出了院門,拄著棍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工廠方向走去。
而留在院裡的一大爺等人,也都沒有閒著。
一個個都找了家裡的火鉗和竹竿之類的細長物,摸到下水口的位置,幫忙疏通下水。
還別說,真有點管用,水位在慢慢地下降,另外看這雨勢,也明顯比之前小了。
幾人回家吃過早飯,之後沒有什麼事做,又聚到了聾老太太的屋裡,還多了不少人。
大家沒事幹,都在議論這場雨。
老太太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她可是出生於19世紀的老人了,見多識廣的,據她自己說,類似的大雨,甚至洪水她都經歷過好幾輪了,所以她一直穩當得很,並沒有驚慌。
據她說,這次的雨只是大,但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像39年那次,可是連續下了40天。
一說起這事兒,一大爺他們也有印象了,他們那時候只有20多歲,那次才叫慘呢,一個多月沒見著太陽,當時京城又是被倭人佔領著,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別提多苦了。
許大茂很奇怪,都說北方乾燥,南方才潮溼,怎麼京城會有這麼多的水患?
一說起這個,老太太就開始講古了。
“這事兒啊,說來可能就些玄乎了,據說咱京城的北新橋的下面有一個海眼,這個北新橋就是特地為這個海眼建的,橋的旁邊有座廟,而廟裡呢,有一口古井,在這口古井中,則鎖著一條蛟龍。那條蛟龍就是用來鎮壓這個海眼的。“
“你們想啊,那蛟龍平白無故被鎖到這裡,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就一直在掙扎,每當他掙扎得特別厲害的時候,京城就會下大雨。”
許大茂還是頭一回聽到這個傳說,他好奇地問,“老太太,那是不是這次又是那條蛟龍在掙扎了,萬一給它把鎖掙開了怎麼辦?”
沒想到老太太咧開沒牙的嘴笑了開來,“可真是個傻小子,還是個年輕人呢,比我這個老太太還迷信,竟然相信這個!”
眾人一聽,鬨堂大笑,其中以婁曉娥的聲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