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簡單,粒粒沙拉。
金黃的嫩玉米,碧綠的蠶豆,橙紅的胡蘿蔔丁,撈熟,拌料。
目的?葷素搭配,餵飽那三個吃貨!
因為沙拉的丁兒全歸冬明切,均勻得好像用尺子量過,看著賣相特別好。
而同時上來的,還有第三個,鹹肉蘑菇。
那是小孩拳頭大的蘑菇,拔掉柄,塞鹹肉粒。
再重新堵上柄,外面包一片薄薄的鹹肉,牙籤一插固定。
而後進烤箱。
同樣地,鹹肉丁與鹹肉片也是冬明切的片的,所以丁兒大小均勻,片兒薄的透明,好的不得了。
這個東西鹹香,也就容易渴,所以還有一道湯。
那是魚肉拆成絲,大火開文火熬了一會兒,而後打個蛋,奢侈地放了一把碧綠的小蔥。
最後還有一道方方正正淡綠色,頂著橙色圓頭的甜點。
甜點乃是凱西凱辛做的。
這兩個別的基本不會,就會幾個拿手甜點。
冬明說的沒錯,他們對當初沒能學成餐點有點怨念……兩個活寶做甜點時,鍋里正燜了煎好的雞翅。
所以他們一邊深深嗅,一邊急著吃晚飯,故而手上特別麻利。
三下五除二,動作飛快,快的令姜靈眼花繚亂、沒把步驟搞清楚。
不過,反正廚房機器已經記下來了。
沒學到也能吃到!
二級食品本就鮮美,土雞也不過是二級食品,加上儲藏技術又不一樣,食材品質實在是很好,當然,也覺得味道很好就是了。
……這是登陸米泰後,第一頓家裡的飯!
姜靈調了味,醃上明天早上的牛肉,冰上,然後他們洗澡,打遊戲。
兩個玩第一部,兩個玩第三部。
……《洪荒崛起》通了打穿三關,便歇息了。
因為凱西凱辛打透過,所以第一第二部有末尾的概括總結與反思。
姜靈看了看,《洪荒崛起》,說的是發展:人類用科學技術征服行星,隕石帶,乃至為了禦敵而引爆恆星。
而後《太古繁榮》,這種發展到了極致,整個銀河系被探索,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其他的星系:同時,普遍的技術崇拜到處蔓延;不僅心臟病人跟換了人工心臟,健康的人們甚至也能不自己的手臂換成人工製造的機械手臂,因為後者更有力、跟多功能。
但即使如此,問題也越來越大了。
主要有兩個:
一者,是大量的機器人應用,令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從而創新滯澀。
交流不僅是一種社交活動,更關鍵的,是不同人、不同思想之間的相碰。
就像兩塊石頭的碰撞那樣,如果燧石碰到了燧石,於是便會有火花。
那是創新的火花,智慧的火花。
可機器再好,只能是工具,它可以憑藉巨大的記憶體與嚴密詳細的邏輯,完成複雜的預設工作,但它不具備有創新能力,也就無法應變從未有過的情況、無法發明創造新的東西。
所以,人與機器的互動,可以學習,可以複製,但不會有火花。
那相當於石頭砸棉花。
二者,則是人們趕不上自己造出來的機器了。
這不是說機器變的比人聰明。
這是指,人們漸漸無法好好發揮機器這種工具的作用……人們可以造出來的機器,變的越來越好;但這些機器高新功能的發揮率,卻越來越低。
譬如,冬明與凱西凱辛想要的機甲,”黑蜥“與”雲蜂“,換成一個普通的雅琪人,體術三級,就算給了他機甲,他也只能駕御一些最基礎的功能。
若是開到最大功率、最高速度,機甲還沒事,人就撐不住了,沒一會兒便會死翹翹了。
這很自然。
因為技術進化快,幾個月一更新。
而人的進化速度,可沒那麼快,即使當時的人們用上了基因技術,即使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基因進行了主動修改,可還是跟不上了。
另外,基因修改,還是改出了很大的問題。
毫無疑問,這兩部遊戲所說的狀況,與現在大不一樣,想必關鍵就在那第三部《遠古戰爭》。
林語者的文明顯然不是科技文明。
而當時的科技文明掌握了整個銀河系,雖然還有些邊邊角角,但那只是零頭。
所以,有能力與科技文明一戰的,自然不是一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