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根據地的通行叫法),底層民眾的參與度,絕非此前任何一種選舉所能比擬。也可以說,這種選舉,基本上實現了底層民眾真正有熱情的參與。很明顯,不能把根據地的選舉,簡單地視為做給外面人看的政治秀,選舉,對於*而言,有著切實的工具性考量。
*根據地的選舉,是從拔除國民黨基層政權入手的。*的敵後根據地,本是利用日本軍隊入侵,國民黨軍隊後撤造成的空隙而建立的。雖然軍隊的撤退,很多國民黨縣以上的政權隨之撤走,但大部分地區,國民黨的基層政權卻還存在。如果用武力驅趕這些基層政權的人員,雖然不是不可以,但在法理上卻未免有些理虧,或者說,不符合*的統一戰線政策,於是*想到了選舉。 txt小說上傳分享
選舉在近代中國底層社會的工具性悖論(3)
自從清末新政推行地方自治以來,留在鄉村的地方精英實際上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越來越踴躍地進入縣以下的基層政權中,另一部分則跟從前一樣,待在政權之外。一般來說,樂於進入政權的精英,往往屬於劣質化的那部分,隨著軍閥割據的政局演變,劣質化的精英還有武化的趨向。這部分精英的種種作為,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鄉紳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