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蹤,而對洞天修士來說,只要有一絲靈機牽掛,感應之下,自然能遁返回來,卻不怕再失落此間。
四人在此稍作調息之後,對那道人遺蛻拜了一拜,就逐一往界關之中邁步進去。
等其等身影都是消失之後,周嫻兒好奇問道:“小師叔可知,眾位真人降伏這頭天妖到底是用來做什麼?”
關瀛嶽搖頭道:“門中自有定計,師侄就不要多問了。”
他雖是齊雲天弟子,但溟滄派所謀大計,卻也不是他可以知曉的,此來一是為增廣見聞,二是作為攜珠之人在此等候,好助張衍等人出入。
自然,此行出動有四位洞天真人,門中也不會全然把這等大事託付在兩個後輩身上,最後一沒顯冥珠仍是寄放門中,用以防備意外。
張衍跨過界門之後,發現自身來到了一座高敞洞窟之內,周圍石色暗紅,暗泛金色,好若銅鐵之質,上方則是豁開了一個大洞,不知通向何處。
那捲玉冊之上只是詳寫了界外佈置,對界內如何,卻是未提及隻言片語,故他也不急著動作,只是先做觀察,發現這裡靈機幾乎稀薄至幾乎無有,心中頓時有數,一旦與那青蝗正面撞上的話,若未能一氣滅殺,想恢復法力卻是不易。
在此等了一會兒,卻遲遲不見三人到來,他忖道:“看來是此中還有佈置,我幾人未必會出現在一處。”
好在入此之前就曾考慮這種可能,借那顯冥珠稍作感應,卻訝然發現,彼此之間相距極遙,想要聚集一處,至少數日之功。
既是如此,他也並不急著匯合,而是決定先探看一番周圍情形。
神意一動,一道劍光自他眉心之中飛出,隨後化作無數光虹,往四面八方飛去,足足有半個時辰之後,才算是將此處探了個明白。
他正身處在一座雄山之內,而山腹之中,這等洞窟密密麻麻遍佈四處,好如蜂巢一般,幾乎即將的山脈都是挖空了,明顯可見是遭外力侵蝕至此。
這時他神情略動,卻是那劍光又有發現,掐訣使了一個五行遁法,霎時遁入地底之下,數十呼吸後,他落在一處地窟之內,目光不由微微一閃。
這裡卻是趴著一條身如白象的大蟲,身長十丈,高也有三丈,頭包鼓起,頸覆甲殼,身下一排短觸,尾扣入土,渾身潔白如玉,無毛無須,不過此刻沒有任何生機,當是死去已久,想來這山中孔巢就是這怪蟲弄出來的。
張衍微微一思,“看其形貌,這當是那象蟲了。”
象蟲與朱燭蟲一般,同為吞日青蝗後裔,不過能在此見得還令他有些意外,轉念下來,暗忖道:“這麼說來,此處封禁得可不止吞日青蝗這一頭妖物,很可能連其血裔後輩也是一併被鎮在此間了。”
吞日青蝗可不是什麼孤家寡人,後裔極多,當時可是遍佈南崖洲,便是現在洲中許多毒蟲,多多少少也與它有些關聯,當時西洲修士與他鬥戰時,不止需對付它一個,還需同時面對那鋪天蓋地的異蟲。
不過這對他而言也非是一樁壞事,這些上古妖蟲身軀,算得上是不錯寶材,取了回去,也能煉化為寶器。
他把袖一抖,但聞嘩嘩聲響,一道滔滔水光衝出,就將之捲入了進去。只是挪去此蟲後,見原來其趴伏之處,卻是露出一面光潔平整的大石,他看了一眼,訝道:“回光石?”
修道人通常所用玉簡,有不少就是用此種石玉琢磨而成,除去傳法,還可將自身心念記憶和過往經歷渡入其中。
張衍一轉念,此蟲趴在這塊石上,顯然有什麼要事欲告訴同類知曉,便道:“也罷,就看看你當日到底留了何等景象在此。”
他目光看去,那大石便從土坑之中漂浮起來,一彈指,一道靈光射入其中。
過得片刻,其上泛起亮光,就現出一個模糊人影來,能夠辨認出是一名寬袍大袖的道人,身周不遠處卻圍有十來只象蟲,個個如山巒大小,此人似是毫不將其放在心上,漫不經心伸出手一抓,似有淡淡煙氣飛入他手,所有象蟲俱是癱伏在地,過不一會兒,就紛紛死去。
那道人漫不經心做完此事後,似察覺到了什麼目標,化一道遁光就騰空飛去。
光華一黯,這景象到此便就中斷,石板之上,再無任何動靜。
……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